浅论中国茶道里的文人品格.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中国茶道里的文人品格,中国茶道,中国茶道文化,中国茶道培训,中国茶道视频,中国茶道网,中国茶道礼仪,中国茶道协会,中国茶道精神,中国茶道论坛

浅论 中国茶道里的文人品格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刘丽君 在中国,茶道是人们通过感官来品赏茶的形、色、香、味,并由品饮茶进入到品悟人生、社 会、自然乃至宇宙之道的方式和途径。可以说,茶是文人士大夫们通往 “道”的方式之一,崇尚 儒家的人通过品茶看到了仁义礼智信,崇尚道家的人通过品茶看到了自然与逍遥,崇尚禅宗的 人通过品茶看到了空寂无住的般若智慧。而茶本身所蕴含的俭、静、真的特质,更成为了中国 古代文人士大夫们一生所追求的理想品格。 一 . “俭” 唐代诗人元稹的 《一言至七言诗 ·茶》,将茶与文化的紧密联系用生动的笔触描写出来: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前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 ,将至醉后岂堪夸。 这首著名的宝塔诗从可见可感的茶叶外形和香味开始,以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茶的角度引 出其深受 诗“客”和 “僧家”的爱慕之实。饶有兴味地将唐代步骤繁多的煮茶过程,用 “白玉”、 “红纱”来取代,显得生动而雅致,令人读来不禁心生遐想。那 “铫前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同 样是用色彩和形态来描述茶淡黄明澈的汤色和茶末浮转如花的样态。夜深之后,诗人与空中 的明月相伴品饮;清晨时分,诗人便轻啜茶香坐看朝霞初露。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 夸”进一步肯定和褒扬了茶对于人生和社会的重要影响。这宁静而又充盈着生气的心境,不仅 是茶与天地 自然给予的馈赠,更是人心经由茶的荡涤,褪去尘埃雾霭后渐人宁静清新的茶道意 境 。 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作为古典思想的继承者,常常借品茗表达心中对名利的淡泊,对 自然人 生的兴味,有意识地去除凡尘的附丽,一心追求天然的俭朴之美。茶圣陆羽在 《茶经 ·五之煮》 中这样写道 :茶“性俭,不宜广,则其味暗淡。”(1)此处的 “俭”是指茶的本性含蓄内敛,因而煮茶 时水不宜加得过多,不然茶就会变得寡淡无味。回头看看,陆羽在 《茶经 ·一之源》说:“茶之为 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这里说的 “俭”则是形容茶人俭朴的品德,认为只有具备 如此品行的人才最适宜饮茶。而这俭朴,历来是中国文人士大夫 “心向往之”的美好品德。 徐渭在 《煎茶七类》一文中,首先讲的就是 “人品”,“煎茶虽凝清小雅,然要须其与茶品相 l18 得”。他认为,煎茶虽是件微小的雅事,然而茶人的人品得要与茶品相匹配才行。由此可见,茶 品与人品是相通的。杨万里也在 《谢木温之舍人分送讲筵赐茶》中写道:“故人气味茶样清,故 人风骨茶样明。”(2)以简洁形象的比喻来褒扬故人的气质风骨犹如茶水一般清 明。在这里,茶 成为了高尚品德的象征。诸如此类的记述还有: 晋《书 ·桓温列传》:“温性俭,每宴惟下七奠,拌茶果而已。” 《晋中兴书》:“陆纳为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尝欲诣纳。纳兄子侬怪纳无所备,不敢问 之。乃私蓄十数人馔。安既至,纳所设唯茶果而已。侬遂陈盛馔,珍羞毕具。及安去,纳杖侬 四十。云: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 。”’ 《南齐书 武·帝本纪》:永 明十一年七月 “又诏日:……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 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同此制。” 这些故事都将人的俭朴之德与茶的清俭之性联系起来,并且茶的价格相对低廉 ,在当时饮 茶是生活俭朴的作风,因此古人常以茶示俭。至南齐时 “天下贵贱,咸同此制”,以茶示俭逐渐 成为社会的共识。这种共识在唐代得以延续,陆羽所倡导的 “精行俭德”,正彰显了品德俭朴对 于茶人的重要性。 老子的 《道德经》有言 “见索抱朴,少私寡欲”(3),“五色令人 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 口爽,驰骋 田猎令人心发狂”(4),认为人应保持着素朴的本性,减少个人的欲望 。因为缤纷的物 欲世界使人眼花缭乱,靡靡的音乐

文档评论(0)

docind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