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O2纤维表面原位沉积Ag-ITO薄膜微观结构及反射性能.pdfVIP

SiO2纤维表面原位沉积Ag-ITO薄膜微观结构及反射性能.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Classified Index: TB34 U.D.C: 620 Dissertation for the Doctoral Degree in Engineering MICROSTRUCTURES AND REFLECTIVE PROPERTY OF IN SITU DEPOSITED SILVER CONTAINING ITO FILMS ON SILICA FIBRES Candidate: Yang Lili Supervisor: Prof. He Xiaodong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Doctor of Engineering Specialty: Materials Science Affiliation : Centre for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Date of Defence : May, 2009 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 :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摘 要 摘 要 纤维隔热材料由于具有低成本、低密度、高效隔热等特点,一直得到建筑、 工业以及国防等领域的青睐。但是由于纤维隔热材料本身对辐射电磁波具有高透 过、低反射的特点,从而大大降低了其高温隔热性能。本研究采用溶胶-凝胶和逐 层吸附法在石英纤维表面原位制备掺银氧化铟锡(Ag-ITO)多层薄膜作为红外反射层 以降低纤维隔热材料的辐射传热。影响 Ag-ITO 多层薄膜性能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薄膜的孔隙率、表面粗糙度以及 Ag 粒子在薄膜中的空间分布状态。本文中,通过 扫描电镜(SEM)、X 射线衍射(XRD)、掠入射小角 X 射线散射(GISAXS)、掠入射 X 射线反射技术(GIXR)等手段研究了热处理工艺中温度、升温速率和保温时间三 个因素对 ITO 薄膜的孔隙率、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以及对多层薄膜中 Ag 层结构的 影响;同时借助傅里叶红外(FT-IR)、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等手段表征了 薄膜材料的光学性能。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 通过溶胶-凝胶法在玻璃基底制备了 ITO 薄膜。结果显示,ITO 薄膜结晶温度 约 450 ℃、表面富锡、薄膜中孔洞具有分形结构,且其形状多呈椭圆状,沿薄膜表 面展开。沿着薄膜厚度方向,薄膜的结构大体呈现三个区域:接近基底区域致密 性好,孔径小;中间区域孔隙率高,孔径大;近表面区域在热处理温度 T≤800℃ 时孔隙率与孔径较低,而温度 T800℃时,孔隙率与孔径反而会升高。 利用 GISAXS、GIXR、XRD 等手段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 ITO 薄膜孔隙率和表 面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薄膜的致密度提高,孔隙 率从低温时的 33.6%降到高温时的 23.8% ,其中低温时的孔隙率降低主要来源于大 孔的收缩,高温时的孔隙率降低主要来源于小孔的消除,而薄膜的表面粗糙度略 有增大;提高升温速率由于降低了晶体生长的时间而有利于薄膜的致密化,且薄 膜的表面粗糙度降低,但是当升温速率过高时,表面粗糙度又大大增大。1000℃ 快速热处理中,延长保温时间增大了近表面的孔隙率以及表面粗糙度而提高了整 体薄膜材料的孔隙率。结合薄膜孔隙率以及表面粗糙度两个影响因素,优化溶胶- 凝胶 ITO 薄膜的热处理工艺过程为:溶剂挥发阶段慢速升温,然后快速升温到高 温。 通过 SnCl2 作为前驱体之一和银的还原剂,逐层吸附原位得到 Ag-ITO 多层 膜。当 ITO 溶胶浓度为 0.5M 时,银溶胶的最佳浓度是 0.1M 。GISAXS 结果显 示,ITO 层的形成符合扩散

文档评论(0)

tkhyx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