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间信仰与华侨华人生存空间de构建及其意义转换.pdf
民间信仰与华侨华人生存空间的构建及其意义转换
华侨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副教授范正义
摘要:早期华侨华人将民间信仰移植到侨居地,在侨居地进行原乡的再造,是出
于认同原乡的目的。但吊诡的是,当原乡出现于侨居地后,华侨华人的认同对象却从
原乡转变为当地。文章认为,中华礼仪风俗在侨居地的传播带来的华夷之别的消亡,
以及华夷一体与天下“一统’’局面的出现,是华侨华人再造原乡的行为转化为认同当
地的桥梁的主要原因。而华侨华人在侨居地谋求好的地理风水的行为,则是华侨华人
对侨居地认同感增强之后,从旅居生活向定居生活过渡的反映。
学界普遍认为,相较于侨居地而言,早期华侨华人更认同原乡。出于对原乡的认
同,他们将民间信仰移植到侨居地,在侨居地营造出一个类似于原乡的生存空问,来
改善侨居地的谋生环境。笔者认为,华侨华人移植民间信仰的主观愿望确实如此。但
是,民间信仰移植后,很快突破了华侨华人的主观愿望,衍生出意外的结果:侨居地
的生存空间改变后,华侨华人对当地的认同感也随之增强,这就无形中增加了华侨华
人定居当地的可能性。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民间信仰的移植,深层上反映的不是华
侨华人对原乡的认同,而是相反,它恰恰成为了华侨华人认同侨居地的一座桥梁,使
华侨华人在侨居地的旅居生活向定居生活的过渡成为可能。《新加坡华文碑铭集录》、
《印度尼西亚华文铭刻汇编》、《马来西亚华文碑铭萃编》等碑刻资料详细记载了早期
华侨华人在新、马、印三国的活动情况,笔者将利用这些资料,对华侨华人利用民间
信仰来构建生存空间的过程及其意义转换作出阐述。
一、 再造原乡——民间信仰的移植与生存空间的构建
早期华侨华人飘洋过海到东南亚一带谋生,其生存环境极为严峻。首先,侨居地
位处华夏文明之外,被认为是蛮夷之地,其地理、民俗、风情与原乡有较大差异,华
侨华人难以适应。其次,华侨华人在侨居地的过的是一种旅居生活,这种旅居生活与
他们在原乡的那种以血缘和地缘为依托的生活环境相去甚远,华侨华人也很难适应。
在这种情况下,华侨华人将原乡的民间信仰全盘移植到侨居地,在侨居地营造出与原
乡类似的生存空间,来寄托思乡之情,并达到改善侨居她的谋生环境的目的。下面,
笔者从神庙、宗祠和公冢义山三方面,描述早期华侨华人在侨居地再造原乡的过程。
(一)神庙与原乡的再造
只要有华侨华人的地方,就有神庙,正如马来西亚华侨华入在《建筑戏台捐缘铜
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15
版》中所认为的那样,“吾侨敬神奉祀由来久矣;是以神庙林立,无处无之”。u华侨
华人在侨居地创建神庙,一方面是为了寻求超自然力量的庇护,另一方面是为了适应
侨居地帮群生活的需要。但是,常常被忽略的一点是,华侨华人创建神庙也带有营造
原乡氛围,借以调节单调的旅居生活的强烈目的。
新加坡宁阳会馆正堂供奉有武帝诸神。道光二十八年(1848)《重建宁阳会馆石
碑》指出,每次祭毕武帝,来自宁阳的华侨华人都要在会馆内宴会,“无分族姓之强弱,
毋论人数之多寡,相视当如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况生同厥邑者乎”。㈤会馆内的祭
神、宴会活动,使得来自宁阳的华侨华人,由于“生同厥邑”而被赋予一种拟血缘关
系,彼此都成为了宁阳大家庭内的一员,有了家庭般的温馨。爪哇大觉寺对联“泰运
启成功敦满室兰言未济终归既济,源流绵世德笃他邦梓谊同人奚啻家人”,㈤也表明大
觉寺的创建,有利于在来自同一祖籍地的华侨华人群体中创造家庭般的温暖,使“同
人”变成“家人”。
新加坡永春会馆内奉祀天上圣母与张公圣君两神位。每值神灵圣诞,旅新的永春
人都要到庙里祭神祝嘏,“因而饮酒宴乐,笑语移日,悦亲戚之情话,洽朋友之交流,
冠裳风物,无异乡园,雍雍焉、熙熙焉,和亲康乐,忘其为重洋羁旅中人也”。@神庙
内祭神宴会的活动,给永春人的生存空间抹上浓厚的故国家园色彩,让永春人忘却旅
居生活带来的不适。
广福宫,位于马来西亚槟城。顾名思义,广福宫就是广东人与福建人合建的神庙,
其目的是为了协调不同帮群之间的分工合作,将广东、福建两地的华侨华人整合进一个
和睦大家庭。关于这一点,同治元年(1862)《重建广福宫碑记》说得很明白:“是宫既
成,商民乐业。居常则祈福延禧,共遂家庭之乐,有事则解纷排难,同消雀角之争,将
见忠信笃敬,可行于蛮貊;睦渊任衅,旋睹于他邦。其所系者,又岂止宁旅人而供香火
也’’。⑨按照《碑记》的看法,广福宫除了可以烧香礼神外,还是一个原乡风俗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