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球菌YH().ppt

  1.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球菌YH().ppt

所致疾病 人类是淋病奈瑟菌的唯一宿主。 淋病:主要通过性传播; 间接接触。 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 脓漏眼。 免疫性 人类对淋病奈瑟菌无天然抵抗力。 (三)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注意保暖保湿,立即送检接种。 直接涂片镜检:中性粒细胞内发现有革兰阴性双球菌时,有诊断价值。 分离培养: PCR技术: (四) 防治原则 淋病是一种性传播疾病(STD),因而是一个社会问题。目前无有效疫苗。 1. 大力加强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性传播疾病知识,提倡高尚的道德情操,严禁嫖娼卖淫,提倡洁身自好,反对性自由、性解放。 2. 性传播途径的预防: 使用安全套;性伴同时治疗。 3. 间接接触途径的预防: (四) 防治原则 4. 不论母亲有无淋病,婴儿出生时都以氯霉素链霉素合剂点眼,预防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 5. 耐药性。 病原微生物 所致疾病 淋病奈瑟菌 淋病 HIV 艾滋病 人乳头瘤病毒 尖锐湿疣 单纯疱疹病毒 生殖器疱疹 螺旋体 梅毒 衣原体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非淋菌性尿道炎 杜克雷嗜血杆菌 软下疳 我国列入法定管理的STD有8种 卫生部公布2014年8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 ?????????2014-9-9   2014年8月(2014年8月1日零时至8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港澳台,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563589例,死亡1280人。其中,甲类传染病中霍乱发病7例,无死亡;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死亡报告,其余22种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04895例,死亡1249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淋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3%。 同期,全国共报告丙类传染病发病258687例,死亡31人。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腮腺炎,占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4%。 二、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 简称脑膜炎球菌(meningococcus) (一) 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染色: 革兰阴性双球菌。 大多有荚膜和菌毛。 2. 培养特性: 巧克力(色)培养基。 3. 抵抗力:弱。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致病物质 1.荚膜:抗吞噬。 2.菌毛:可黏附至咽部黏膜上皮细胞的表面,利于进一步侵入。 3.LOS: 主要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所致疾病: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脑) 免疫性 以体液免疫为主; 成人的抵抗力较强; 6个月至5岁儿童因免疫力弱,是易感人群,发病率较高。 (三) 微生物学检查法 1.标本:注意保暖湿并立即送检。最好床边接种。 2.直接涂片镜检: 3.分离培养与鉴定:增菌后在巧克力(色)平板上行划线分离。 4.快速诊断法: (1)对流免疫电泳 (2)SPA协同凝集试验 (五)防治原则 儿童注射流脑荚膜多糖疫苗进行特异性预防,常用A、C二价或A、C、Y和W135四价混合多糖疫苗。 本章要点 1. SPA; 2.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及微生物学检查原则; 3.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所致疾病; 4. 链球菌的分类、致病性及微生物学检查原则;ASO试验及其意义; 5. 肺炎球菌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6. 淋球菌、脑膜炎球菌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根据溶血现象分类 类别 溶血现象 名称 致病性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草绿色溶血环(?溶血) 草绿色链球菌 多为条件致病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完全溶血环 (?溶血) 溶血性链球菌 致病力强 丙型链球菌 不溶血 非溶血性链球菌 无致病性 二、化脓性链球菌(A群链球菌) (一) 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染色 G+,无芽胞,无鞭毛。培养早期形成荚膜。 2.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较高; 血清肉汤中易形成长链,管底呈絮状沉淀; 血琼脂平板上,多数β溶血。 3.生化反应 不产生触酶。 (二) 致病性和免疫性 致病物质:三大类 ① 细菌的胞壁成分: 胞壁上的黏附素,如脂磷壁酸(LTA)和M蛋白等;M蛋白具有抗吞噬作用。 ② 胞外侵袭酶类:透明质酸酶、链激酶、 链道酶等 。 ③ 外毒素:溶血素,致热外毒素。 致病物质 1. 黏附素 (1) 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LTA): LTA与

文档评论(0)

rewfdg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