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2月,中国成人教育,中国农业大学成人教育,中国成人教育杂志社,中国成人教育杂志,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中国成人教育网,中国成人教育官网,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网,中国传媒大学成人教育
专业教 学研究
中国成人教育 年 月
2008 2
论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和谐理念
○刘之杰
[摘要] 和谐理念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数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以大量的篇章印证了华夏民族薪火相
传,致力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乃至人与自身的和谐的建设。鉴于此,在高校以古代文学教学为载体,在先秦诸子散
文教学中阐释“和谐”的理念。
[关键词] “和谐”理念;古代文学;诸子散文;阐释
先秦儒道墨诸家的创始者面对诸侯以诉诸武力来实现 妻子都保护不了的道理;他认为取得胜利的诸多因素的轻
拥有霸权的局面,儒者竭力以王道政治化解霸道意图,道者 重主次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明确指出“人和”
将目光投向山林以求乱世自保,墨者悲天悯人以拯天下苍 是获胜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他谆谆告诫人们:“仁,人之安宅
生于水火,无论积极还是消极,殊途同归,都在为构建和谐 也;义,人之正路也。”仁是人类最安适的住宅,义是人类最
社会、和谐人生著书立说,倡言论道,故诸子百家散文中多 正确的道路。他让人们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 “仁者爱
有和谐理念之意蕴。 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如
一、儒家:倚重人与社会的和谐 果世间的人们能够达到孟子所教诲的互爱互敬,那么,人与
《论语》:崇仁尊圣 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必然是融洽的、和睦的;孟子
1.
孔子对其得意门生曽参说:“吾道一以贯之”,我的学说 说:“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
贯穿着一个基本观念。这个观念是什么呢 曽参告诉其他同 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伯夷是圣人中清高的人,伊尹是
?
学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曽参深刻领会夫子的学说 圣人中负责的人,柳下惠是圣人中随和的人,孔子是圣人中
精髓:他老人家的学说,只是忠和恕罢了。所谓“吾道”即孔 识时务的人。孟子之所以推崇“和圣”柳下惠,是因为“闻柳
子自己的整个思想体系,所谓“忠恕”就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听到柳下惠的风操的人,刻
“仁”的析言。“忠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 薄的人也厚道起来了,胸襟狭小的人也宽大起来了。2008
想要的任何事物,都不要强加给别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 年 月 日是这位杰出的古代圣人之一“和圣”柳下惠诞辰
1 6
达而达人”。就是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 2726周年纪念日,河南焦作现存全国唯一的祭奠柳下惠的
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事事行得通。其实“仁”还不 “和圣祠”建于明正德年间 ,其香火之盛,亦可作为人们普
( )
是孔子的最高目标,“圣”才是他的最高境界。“圣”的目标是 遍的祈望社会和谐的心愿的印证。[2]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二、道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又能帮助大家
《庄子》:安时处顺
生活得很好。“修己以安百姓”,修养自己来使所有老百姓安 l.
乐。这些思想的内涵都体现了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的人 如果说儒家致力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那么道家
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理念,而这种理念的艺术化的表现莫 着力宣扬人与自然的和谐。庄周说得明白:“圣人处物不伤
过于《论语·先进篇》中“子路、曽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 物。不伤物者,物亦不能伤也。唯无所伤者,为能与人相将
曽皙所描绘的“志”:“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 迎。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圣人与物相处
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詠而归。”孔子当时长叹一声说: 却不伤物。不伤物的,物也不会损伤他。只有无所损伤的,才
“我同意曽点的主张呀!”这主张的物化表象是一幅春风和 能和人相往来。山林啊!原野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2030中国军工信息化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docx VIP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混合运算练习二.pptx VIP
- (2025秋新改)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3 Same or Different》PPT课件.pptx
-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件第四章中央政务体制及运行机制教学幻灯片.ppt VIP
- 六年级上数学课件-分数连乘应用题 例六及练习九-苏教版.ppt VIP
- 电动悬空伸缩雨棚.pdf VIP
- 富士FRN系列变频器说明书.pdf VIP
- 《中庸》的文献价值与思想内涵.docx VIP
- 孔子思想中的中庸观及其当代价值.pdf VIP
- 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真题.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