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从道中流出”朱熹对文道关系的新理解.pdf

“文从道中流出”朱熹对文道关系的新理解.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从道中流出”朱熹对文道关系的新理解.pdf

2014年3月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Mar.2014 Humanities&SocialSciences ofHainan V01.32No.2 第32卷第2期 Journal University “文从道中流出":朱熹对文道关系的新理解 罗书华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上海200433) [摘要]在文道关系上,朱熹针对此前的“文以明道”、“文以贯道”的主流观点,提出了“文从道中 流出”的新文道观。两种命题字面差异不大,实质却大异其趣。“文从道中流出”更加坚定地站在道理的 立场,更加强调文道的一体性,说到底是“理一分殊”哲学思想在文学领域中的反映。它是理学的扩展, 对文学有压抑,但从某个角度来说又对散文学有所提升。这种在理论上十分完满、周延而不免矛盾的文 道范式的出现,是传统文道理论的一个重要绾结。 [关键词]朱熹;散文学;文道关系;文从道中流出;文以明道 206.9 [中图分类号】I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1710(2014)02—0047—04 文与道是中国散文学史上的核心概念之一。从文学意识刚刚萌生的时候开始,论者就已经试图建立 文与道的关系,或者说从文道关系的角度来认识与阐述文学。到唐代古文运动兴起,“文以明道”、“文以 贯道”更是成了一个被普遍接受的概念。北宋理学兴起以后,周敦颐也同样有“文以载道”的说法。 按照一般理解,“文以明道”也好、“文以载道”也好,既不忽视文,又强调道,既包含美的因素,又指向 文的功用性,与孔子所说的文质彬彬正相呼应,即使是在后代也一直被作为儒家文学观的核心命题,作为 儒学的代表,朱熹应该对这个命题表示赞同才是。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他不仅没有接受与重复这个 观念,反而认为它在根本上就错了,十分荒谬。《朱子语类》记录了他与才卿的一段对话: 才卿问:“韩文《李汉序》头一句甚好。”日:“公道好,某看来有病。”陈日:“‘文者,贯道之 器。’且如《六经》是文,其中所道皆是这道理,如何有病?”日:“不然。这文皆是从道中流出,岂 有文反能贯道之理?文是文,道是道,文只如吃饭时下饭耳。若以文贯道,却是把本为末。以末 为本,可乎?”[1]3305 《朱子语类》还记录了朱熹关于苏轼的一段评论: 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惟其根本乎道,所以发之于文,皆道也。三代圣贤文章, 皆从此心写出,文便是道。今东坡之言日:“吾所谓文,必与道俱。”则是文自文而道自道,待作文 时,旋去讨个道来,入放里面,此是它大病处。只是它每常文字华妙,包笼将去,到此不觉漏逗。 说出他本根病痛所以然处,缘他都是因作文,却渐渐说上道理来;不是先理会得道理了,方作文, 所以大本都差。欧公之文则稍近于道,不为空言。如《唐礼乐志》云:“三代而上,治出于一;三代 而下,治出于二。”此等议论极好,盖犹知得只是一本。如东坡之说,则是二本,非一本矣。E113319 这两段话针对的对象不同,一是韩愈门人李汉在《昌黎先生文集序》中的头一句话:“文者贯道之器 也,不深于斯道,有至焉者不也?”一是针对“我所谓文,必与道俱”朱熹将这句话归到苏东坡头上。这句话 虽然出自苏东坡的《祭欧阳文忠公夫人文》,但说话人应该是欧阳修。原话是这样的:“公日子来,实获我 心。我所谓文,必与道俱。见利而迁,则非我徒。”[21由于朱熹对苏轼本来就有成见,对欧阳修则更有好 感,而这句他并不赞同的话又确实是在苏东坡的文集中看到,所以就不自觉地将这个恶名转移到苏东坡 头上。当然,这句话究竟是谁说的,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说到底并不是哪一个人或几个人的观点,而是 [收稿日期]2013—09—23 [基金项目]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01JAZJD750.11—4404) [作者简介】罗书华(1965一),男,江西泰和人,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 “名家、名著与文明”与“中国比较文体学”研究。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