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道德在中学德育中渗透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统道德在中学德育中的渗透研究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近几年来,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文化更加繁荣,人们 精神生活的进一步改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全体人民有共同的道德遵 循,整个社会有稳定的内在秩序,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 德素质。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对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随着我国 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经济形式、就业 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学生的观念和素质也发生着深刻变化。 我们国家一直都把德育放在中小学教育工作的首位,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但 是,实际效果却不理想:一方面表现在学生自立、自强和创新等意识需进一步增强; 另一方面表现在学生的政治素质、价值取向和诚信意识等有明显下滑趋势,这给 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中国传统道德博大精深,它所 蕴涵的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大量可资 借鉴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资源,一个精神缺失、进退无据、无所依凭的社会不可能 构成和谐社会;一个荣辱颠倒、是非混淆、美丑错位的社会无法实现和谐社会。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 育工作的意见》(2001年1月17日通知)中指出:“德育工作不适应青少年学生身 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方 法与手段滞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可见,青少年的道德缺失,知行脱节,言 行不一,甚至违法犯罪行为十分严重。随着“以德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等大政方针的提出,以往几十年的道德教育,不管从道德教育的目标、道德教育 的内容,还是从道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上来看都存在着许多认识和实施上的误区 和偏差。只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和繁荣我 国的文化事业,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分析我国优 良传统道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并找到德育与智育之间的相通、相容的结 合点,使其价值得以具体实现,才能有效提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 干意见》(2004年2月26日),指出要“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2003年, 传统道德在中学德育中的渗透研究 中文摘要 国际社会曾同中国有关机构进行了一项“青少年传统价值与思想品德教育”的调查 研究,结果发现,中国传统价值观对青少年的品德教育有很大的正面影响,“仁”、 “义”、“礼”、“智”、“信”等具有超时空性和普遍价值的德性品质在民间很有影响力。 而像中国的“仁”、“孝、“家庭和谐”、“礼”等传统价值观还被很多中国人带到欧美、 东南亚地区,发扬光大,甚至在新加坡的教材中还编进了100多个中国儒家和东 方传统价值观的故事和典故。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教育管理者和教 师等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都正在和将要发生巨大的变化,那么作为整个学校教 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核心和灵魂的道德教育,也必将在教育内容、形式 和教育方法上发生重大变革。 在这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引入优良传统道德,可以使其思想内涵史 加丰富,可以保持其本土化特色.可以增强其渗透力和感染力,可以满足中学生日 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引导中学生从思想上,精神上正确武装和不断提高起来。而 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让这些价值得以实现,必须采取将传统道德中蕴含的民族精 神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将传统道德中蕴含的进取精神与成才观教育相结合、 将传统道德所体现的诚信自省精神与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等具体措施。开发、利 用传统道德资源,通过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开展道德教育更能贴近学 生生活、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道德发展规律,也就更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 界,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唤起他们的需求和兴趣,从而更好地实现道德教育的 目的。 关键词:传统道德德育教育教育形式道德素养 文化渗透 作 者:吴红兵

文档评论(0)

llllss9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