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荆门市工业发展的历史回顾.doc
关于我市工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一、发展阶段及特点
建市之前,荆门是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农业大县,其年提供商品粮长期居于全国前列,农产品资源富集,农业比较优势明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为农业”是我们工业战线上的一条重要原则。因此,“重农轻工,为农办工”的思想观念在干部职工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由此导致新中国建立二十年后,荆门的工业基础仍然十分薄弱,在整个荆州地区(1983年前荆门属荆州地区管辖)13个县市中,荆门是一个名副其名的“农业头,工业尾”的县。回顾六十年的工业发展历程,我认为大体可分为初建、扩张、壮大、衰退、复苏、跨跃等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我市工业初建阶段,时间从1952年至1970年初。这一时期为提供农业生产工具。自1952年开始,先后创建了三个农具厂(后改名为荆门县一机、二机、三机),号称是荆门工业之母,主要产品是镰刀、锄头、铁锹以及后来生产的钢犁和脱粒机,而后围绕农业办工业又创建了一个砖瓦厂、一个棉织厂(沙洋)、两个印刷厂(荆门、沙洋)、三个肥料厂(沙化、烟化、荆门磷肥厂)、四个白酒厂(荆门、沙洋、拾桥、盐池)、五个矿产企业(仙居磺矿、麻城石膏矿、马河、洞沟、锅底坑煤矿)。这一阶段的工业特点很突出,企业不计成本,不讲报酬,全力为农业生产服务。产品由相关农资销售部门实行统购统销,没有开拓市场的概念,原燃材料由政府物资部门采购供应,资金由银行核定直拨,用电和税收实行优惠政策。企业纯属一个生产单位,只需要保质保量完成政府计划部门下达的生产任务。1957年末,工业产值从建国初期的200万元达到1000万元,1967年末,达到3900万元,1969年末,全县工业生产总值为3800万元(文革影响),仅占全县生产总值的10%,三次产业的比重为74.8:13.8:11.4,从这个比重中可以看出农业在我市经济中所占的份量。
第二阶段为我市工业扩张阶段,时间从1970年至1985年。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央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一大批军工企业和国防企业相继往全国各地的山区迁移。此间中石化、宏图飞机制造厂、六0五研究所、三三0水泥厂、热电厂、襄沙化工厂、东光电器厂、江北铸造厂等一批中省企业相继落户荆门,为荆门由一个农业大县向工业大市转变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应该说,荆门的今天能够成为一个省辖的中等工业城市,与这批企业的到来,功不可没。在这批中省企业的带动和影响下,70年代至80年初,水泥厂、电石厂、电机厂、啤酒厂、果酒厂、钢铁厂、汽修厂、米厂、面粉厂、油脂厂、白云傢具厂等一批县直企业及沙洋镇、城关镇少量集体企业相继建设投产。1981年国家批准荆门县、市分设,当时由于县直企业全部留县,新建立的荆门市除原城关镇办企业移交到市里外,市里工业几乎是一张白纸,新上任的市委、市政府领导带领全市人民艰苦奋战,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又筹建了化工厂(今天的天茂集团)、经编厂、油毡厂、雨伞厂、皮鞋厂、氧气厂、针织厂、金属结构厂、一服装厂、二服装厂、日月星傢俱厂等一批市属企业。此间一批乡镇企业也相继建成投产,其中当时较有影响的企业如荆玻、洋丰、李市喷涂厂、李市麦芽厂、马良水泥厂、十里黄金港酒厂、团林千里香油脂厂等,市农机局所属的沈集、后港、李市三个农机厂当时发展也不错。1983年底,国家批准荆门市、县合并,从荆州地区分离出来升格为省辖市,这为荆门工业的进一步扩张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迂。市、县合并后,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又建起了地毯厂、台布厂、化纤厂、油脂厂、饲料厂、棉纺厂、织布厂、水泥厂(子陵)、结晶硅厂、墙地砖厂等一批企业,大办工业的繁荣景象遍地在城区展现。“工业立市、工业兴市”的特点充分显示,中等城市的工业框架基本搭起。1985年底,全市实现工业产值8.8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37%,三次产业的比重为43.7:39.4:16.9。工业产值比重比1969年提高27个百分点,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提高25.6个百分点。
第三个阶段为我市骨干企业提升壮大阶段,时间1986年至1995年,即“七五”“八五”时期。这一时期正是我国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时期。国家强调政企分开,把企业推向市场,实行“四自”,即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政府主要是对企业进行市场引导和宏观指导,不再直接插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找市场不找市长”和“既找市长、更找市场”,成为当时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工业上的一个要求,为有效参与市场竞争,企业普遍采取革新、改造、挖潜措施,开展质量品种效益活动,千方百计提升产能、壮大块头,当时由于国家刚刚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其法制不健全,市场不完备,无序竞争、不可避免,加上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有部分行业在此间得到较好发展机遇,而又有部分行业在此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生物_学习使用显微镜_课件.pptx VIP
- 2025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英语真题试卷(附听力音频)含答案.docx VIP
- 外研版英语四年级下册 阅读理解.doc VIP
- 2022年苏北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招聘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春季开学典礼新闻稿——少年无畏凌云志,扶摇直上入云苍.docx VIP
- 氯及其化合物.ppt VIP
- RB3701AD_rev0.8-晶准-恒佳盛一级代理.pdf VIP
- 2025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道路运输安全》模拟卷.docx VIP
- 四年级下册英语习题阅读理解外研版.ppt VIP
- 22G101 三维彩色立体图集.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