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自主赏析 篇目二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 ,《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 (2)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 答: [解析] (1)解答此题需要根据题干要求,从题干中可以看出答案需要概括雨的特点,并且是四字短语,刘诗中首句写秋日“细雨”,一个“映”字,十分贴切地抓住了自然景物的特征。如果是春日微雨,它弥漫一片,有如云雾,那是不可能与天空相“映”的;而初夏烟雨,无边无际,将远处的一切都裹了起来,就更谈不上与天空相“映”了。只有在秋天,这“无点亦无声”的仿佛透明的濛濛雨丝,才具备这个特点。因此,从“雨映寒空”入手,再用“半有无”加以细致描写,就细致真切地传达了秋日细雨之神。 (2)从题干要求看“刘诗优美,苏诗壮美”,可以明确本题是欣赏两首诗不同的意境之美,所以只要从诗歌中找出体现“优美”“壮美”的相关语句,并分析即可。 刘诗首句“雨映寒空半有无”写出了秋雨的特点,在这个背景下诗人纵目野望“浅深山色高低树”。天高气清,列岫千重,或近或远,或苍或黛,各有“浅深”而山上树木则颇为 混茫,无可分辨,但见层层树丛,“高低”不等而已。“浅 深”“高低”,写出了秋山的淡远之境。展现在眼前的这“浅深山色高低树”,诗人想象成“一片江南水墨图”。它空灵清逸,萧疏淡远,只有水墨画才有这种优美意境。 苏诗开头时气势很猛,“横风吹雨”,中间“雨过潮平”似乎与壮美无关,这也正是“壮美”手笔之一,因为后文又把意境拓宽,“电光时掣”不时闪出电光,在天空里划着,就像时隐时现的紫金蛇。四句诗,却跌宕起伏,更显其壮观。 [答案] (1)濛濛细雨 (2)刘诗用“雨映寒空半有无”作为背景,用“浅深山色高低树”作为主景,虚实结合,浓淡配置,相互映衬,描绘出“一片江南水墨图”的优美画面。 苏诗描绘的是由疾风、骤雨、雷电所构成的壮美景观,“横风吹雨”“电光时掣”先后出现,中间插入“雨过潮平”的短暂平静,跌宕起伏,更凸显其壮观。 (一)把握四种切入角度 1.借“意象”探求灵魂 意象是作者主体心灵的创造性想象的产物,是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意象是意境的灵魂。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会,是进入诗的意境,洞察作者心迹的关键。如对张继的《风桥夜泊》的鉴赏就可以先从把握意象入手,诗开篇就用到了“月落”“乌啼”“霜满天”,三个连缀意象为我们绘制了一种寒意凄清、迷惘朦胧的意境;接着 第二句又用“江枫”“渔火”“愁眠”的意象加重了这种萧疏凄清的意境;而“夜半钟声”的烘托又进一步揭示了夜的深寂和清寥。通过对这种意境的解读,我们领悟到作者半夜难寐、静夜卧听寺钟的孤孑清寥和羁旅愁思。 2.借“诗眼”拓开思路 诗眼是诗中最富表现力、最能开拓意旨的关键语句,是足以使全诗生辉聚光焦点。古人常以精心构思巧设诗眼,将自己的“立言之本意”昭示给读者。因此我们可从分析诗眼入手拓开思路,进而探知作者的心灵。如对王维《过香积寺》一诗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一句的鉴赏,我们可以从诗眼“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的表达效果中感悟到诗中描绘的幽静孤寂的意境,而这种意境恰好与作者内心幽冷孤寂的禅境巧妙契合。 3.借“联想、想象”构建情景 想象是诗的翅膀,是由抽象的文字符号到有声有色的画面的桥梁,再加上诗的语言具有跳跃性,因此,在鉴赏古代诗词时,可以从解读语句出发,联想生活实况,借助再造想象构建即时情景,进入并感悟诗的意境。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可以想象诗人塑造的奇特雄伟的画面,在画面中捕捉李白的内心情感。 4.借“知人”洞察意境层次 “诗而有境有情,则自有人在其中。”(《围炉诗话》)一个成熟的伟大诗人,其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就是其人格的自我写照。“诗品出于人品。”诗的品评在意境的高下,而意境的高下又取决于人的品格的高下。因此我们通过“知人”(主要指作者的形象和性格)可以洞察诗歌意境的层次。如富有浪漫气质、飘逸才情的李白,他的诗歌之境往往体现在疏宕、豪迈、宏阔;而饱经忧患、严谨老成的杜甫,他的 诗笔创造的多是深沉、苍凉的意境。毛泽东和陆游同写《咏梅》,境界却大不相同。毛泽东借梅自喻,创造出了时代先驱者的崇高意境;而陆游虽表现了遇挫而不屈的品质,但含有封建士大夫的哀怨牢骚、顾影自怜,流露出的是伤感、脆弱。因此,作者所处的时代、所站的立场、心胸气度、品格修养、审美标准等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诗歌作品的意境。 (二)明确意境的三种创设方式 中国古典诗歌最常用的艺术手法就是通过塑造形象来抒发感情。某种形象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实现了与诗人感情的化合,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感情服务,从而使诗歌产生意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创新方案高中国中语文 第三专题 第10课 登高锦瑟配套课件 苏教版必修4.ppt
- 创新方案高中国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8课 辛德勒名单(节选)配套课件 苏教版必修4.ppt
- 创新方案高中国中语文 第四专题 第18课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文学特长生能否特招配套课件 苏教版必修4.ppt
- 创新方案高中国中语文 第三专题 第15课 秋声赋配套课件 苏教版必修4.ppt
- 创新方案高中国中语文 第四专题 第17课 作为偶像 白发的期盼(节选)配套课件 苏教版必修4.ppt
- 创新方案高中国中语文 第三专题 第11课 琵琶行 并序配套课件 苏教版必修4.ppt
- 创新方案高中国中语文 第三专题 第13课 雨霖铃 声声慢配套课件 苏教版必修4.ppt
- 创新方案高中国中语文 第四专题 第16课 不自由,毋宁死 奥林匹克精神配套课件 苏教版必修4.ppt
- 创新方案高中国中语文 第三专题 第14课 滕王阁序并诗配套课件 苏教版必修4.ppt
- 创新方案高中国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4课 我有一个梦想配套课件 苏教版必修4.ppt
-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自主赏析 篇目四 菩萨蛮(其二)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自主赏析 篇目三 登岳阳楼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自主赏析 篇目一 夜归鹿门歌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5课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配套课件 苏教版必修2.ppt
-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7课 安妮日记(节选)配套课件 苏教版必修2.ppt
-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6课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配套课件 苏教版必修2.ppt
-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8课 离骚(节选)配套课件 苏教版必修3.ppt
-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5课 劝学(节选)课件 苏教版必修1.ppt
-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7课 品质 老王配套课件 苏教版必修3.ppt
-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6课 师说课件 苏教版必修1.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