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翻译者的个人风格.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翻译者的个人风格.doc

论翻译者的个人风格 [摘要]  从翻译风格的倾向性、互补性和多样性来阐述翻译者的个人风格在翻译过程中是如何参与其事的,并大胆地提倡要重视译者个人风格的追求。 [关键词]  翻译标准;个人风格;倾向性;互补性;多样性 Abstrac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style’s tendency , complementarity and diversity so as to show how t ranslators’personal style get s involved in t ranslation. Meanwhile , the article calls for attention on the pursuit of personal style. Key Words :t ranslation standard ;personal style ; tendency ; complementary ; diversity   一、翻译标准与风格的关系   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长期以来是翻译界沿用的衡量译文好坏的尺度和努力追求的目标。虽然人们觉得它的内涵和外延过于宽泛,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但仍不失为一个大家公认叫好的标准。后来一些翻译教科书把翻译标准概括为“忠实、通顺”,似乎更明白晓畅,更易于操作。按教科书的界定,所谓忠实,首先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其次是指保持原作的风格。所谓通顺是指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符合规范。   教科书要求译者对原作的风格(包括民族风格、时代风格、语体风格、作者个人风格等) 不能任意破坏和改变,不能以译者个人的风格代替原作的风格。一般地说,这个标准已为多数翻译工作者所认可和遵循。但是在翻译过程中,不允许译者的个人风格参与其事有时是不可能的。以往人们在翻译实践和批评中常常忽略了译者个人风格对译文的作用和影响。事实上,原作风格和译者风格必然在译文中构成矛盾的统一体,既对立又互相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翻译不同于摄影,要与原作丝毫不差是不可能的。其实,照相作为一种再创造,它也必然地渗透进了摄影师的个人眼光、角度和风格。翻译同照相一样,译者在遵守“信、达、雅”或“忠实、通顺”的原则之下,其译作中难免反映或流露出译者的个人风格。这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事实。   二、个人风格的倾向性和互补性   无论何种文体的翻译往往表现两种倾向性,即:科学风格和艺术风格。前者偏重于理智和逻辑,后者则偏重于情感和形象。   著名外语学者、翻译家许渊冲教授说,科学研究是“真”,艺术研究是“美”。科学研究是1 + 1 = 2 ,艺术研究是1 + 1 =3 。又说,中国诗往往意在言外,英诗却是言尽意穷。这就是说,中诗意大于言,英诗意等于言。如“春蚕到死丝方尽”,如只表示春蚕到死才不吐丝,那是1 + 1 = 2 ;如还表示相思到死才罢,那就是说1 + 1 = 3 。世界知名物理学家杨振宁75 岁时到北京大学做《美与物理学》的报告,他的大学同学许渊冲先生说杨的报告“沟通了科学方法和艺术,把真和美结合起来了。”杨教授在报告中说到狄拉克(1933 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 的文章读起来有如“秋水文章不染尘”, 是科学风格;海森伯(物理学家,1925 年引导量子力学的发展) 却像“山在虚无缥缈间”,是艺术的风格。新世纪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把古今中外科学的真和艺术的美合而为一,各种学科的交流以及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两种互相排斥的风格倾向客观地存在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相互渗透。   1999 年杨振宁在校方为他退休而举行的宴会上讲话时引用了李商隐的诗句自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并译成英文:“The evening sun is infinitely grand , / Were it not thattwilight is close at hand. ”中文原诗每行五字(五言) 译成英诗格律五个音步。译文不但内容准确,而且音韵节奏优美,显示狄拉克的科学风格。而许渊冲教授把李的诗译为:“Thesetting sun appears sublime , / But o , it ’s near its dying time ! ”并认为自己的风格则更接近海伯森的艺术风格。许译的thesetting sun (日落) 比杨译的the evening sun (夕阳) 多了一点惆怅之感。许译的sublime (壮丽) 比杨译的grand (美好) 读起来,感情色彩更加浓烈,增强了诗的艺术性。而杨译则以忠实、准确见长。The evening sun (夕阳) , infinitely gr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