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中文摘要
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选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和同一异位内膜组织以
及正常育龄期妇女子宫内膜组织,从分子水平上检测和比较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的两个亚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ENOS)在三组子宫内膜组织中mRNA的表达变化,来证实子宫内膜组织上的NO
水平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探讨一氧化氮合成酶对子宫内膜
异位症发病机制的作用及其影响,为临床采取靶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开启一
条新思路提供了实验依据。
材料和方法
选取2006年10月至2007年3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就诊患者,将研究对
象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ExperimentE组)和对照组(Control,C组),其中
endometrial
实验组又可分为在位内膜组(Eutopic EU组)和异位内膜组(Ectopic
endometrial
EC组)。实验组为因盆腔包块在我院经手术后确诊为盆腔子宫内膜异
位症患者,取其术前诊刮所得子宫内膜组织和术中所得囊肿之囊皮,在位和同一
患者异位内膜共30例(增生期18例,分泌期12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且排除其
他内膜病变。对照组为宫颈疾病术前在我院行诊断性刮宫,取其内膜组织20例
(增生期15例,分泌期5例),经病理证实排除其他内膜病变。盆腔子宫内膜异
两组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4)。所有患者要求有正常生育功能且年龄
在45岁以下,肝肾功能、外周血正常,无炎症性、缺氧性疾病,且术前六个月未
用性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将所取内膜组织用生理盐水漂洗后在滤纸上吸干
水分,放入EP管中,置于液氮中速冻半小时后转移至一70℃低温冰箱中备用。采用
RT-PCR从分子水平上检测不同月经周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内皮型
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在在位内膜和同一患者异位内膜以及对照组内膜上的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U
摘要
结果:
1、增生期eNOS在三组内膜中均有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组
膜组和异位内膜组的eNOS与13.actin光密度积分值的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59);
2.分泌期eNOS在三组内膜中均有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组
和异位内膜组的eNOS与B.actin光密度积分值的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93):
3.增生期iNOS在在位内膜组和异位内膜组以及对照组均无表达;
4.分泌期iNos在三组内膜中也有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组
组和异位内膜组的iNOS与p.acfin光密度积分值的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822);
5.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组eNOS分泌期光密度积分值的比值显著
高于增生期(p=0.001),异位内膜组eNOS分泌期光密度积分值的比值显著高于
增生期(p=0.004),对照组eNOS分泌期光密度积分值的比值与增生期相比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72);
结论:
1.Nos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和同一患者异位子宫内膜上的光密度积分
值的比值高于对照组可能与其发病机制存在一定的关系;
2.在位内膜组和异位内膜组相比较,异位内膜组中eNOS在增生期和分泌
期,iNOS在分泌期光密度积分值的比值均高于在位内膜组,但是差别无统计学意
义,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在位内膜决定论”。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一氧化氮合酶 内皮型NOS 诱导型NOS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在位内膜决定论
IlI
Abstract
ABSTRACT
Obsjective:
ofendothelialand
To the levels inducibl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LQY国有投资公司项目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的研究.pdf
- L岩藻糖及衍生物的合成和优化.pdf
- MIC1、P53和VEGFD基因在胃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pdf
- microRNA183家族在噪声性耳聋发生及其发展中的表达及其功能的研究.pdf
- MRI对比剂对99mTcMDP体内分布和骨显像影响的实验的研究.pdf
- mTOR、4EBP1及其S6K1蛋白在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pdf
- mTOR、CyclinD1及其Ki67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pdf
- MUC1、DPC4基因及其端粒酶基因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pdf
- NaCl胁迫下马铃薯生理生化特性及其氮素调控的研究.pdf
- NDRG1基因和卵巢癌生物学行为相关性的研究及机制探讨.pdf
- NO修饰的新型抗HIV L核苷类似物的合成的研究.pdf
-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表达受阻引起细胞ER stress研究.pdf
- N中碳链脂肪酰基氨基酸盐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的研究.pdf
- OECD养老政策分析及其和中国养老评价指数的对比.pdf
- OX40OX40L分子在B6MRLFaslprJ狼疮小鼠免疫病理中的作用机制.pdf
- p38NFκBIL6在运动介导大鼠骨骼肌生物发生的作用.pdf
- P53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和耐药蛋白标记的关系.pdf
- PEGFPG1Akt体外转染MSCs对下肢缺血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pdf
- pH值和化合态氮对紫花苜蓿结瘤和固氮效果的影响.pdf
- PLGA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的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