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课件]必修I会考复习三.ppt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件]必修I会考复习三.ppt

* 第三单元 例题 材料一:表1:我国某省2006年城乡居民收入情况 14%左右 4840元 农村居民 13.2%左右 10482元 城镇居民 比上年增长 人均可支配收入 项目 表2:该省2003-2006年GDP增长与城镇登记失业率变化情况 3.9% 14.9% 2006年 4.1% 13.5% 2005年 4.2% 11.6% 2004年 3.6% 10.2% 2003年 城镇登记失业率 GDP增长 项目 注:该省2007年要新增城镇就业70万人,促进25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在进一步巩固“两个确保”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贫有所济、病有所医。 注:该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2.18:1下降为2.15:1,这一比例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最小。 表3:2006年该省南部、中部、北部财政收入占全省的比重 14% 北部 14% 中部 72% 南部 财政收入 项目 (1)材料一中表1、表2、表3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注:2006年该省13个省辖城市居民人均收入的排名明显呈现南、中、北三个梯队,南部以14451元稳坐龙头老大位置,北部人均收入仅6372元,排名最后,前者比后者高出1倍多。 表1反应了该省2006年城镇居民收入都有所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但有缩小的趋势: 表2反映了该省200年到2006年GDP持续增长,城镇登记失率业率从2005年开始回落。2007年该省继续重视就业工作,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表3反映了2006年该省南部、中部、北部在财政收入和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上存在较大差距,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表1:我国财政对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情况 14.5% 236.23亿元 1859.82亿元 从5.5%上升到11% 29.4% 6.21倍 从596亿元增到3699亿元 增长 比上年增加 金额 占财政支出比重 年均增长 增长 1998年到2005年 2006年中央财政对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 全国财政对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 表2:截至2005年底我国城乡居民参加社会保障情况 2233万人 80% 800%以上 5400万人 36.4% 47.9% 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没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占总数 城乡没参加养老保险占城乡劳动者 全国农村参加养老保险人数 参加城镇医疗保险人数占城镇就业人员 参加城镇养老保险人数占城镇就业人员 注:城镇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占城镇就业人员的比重,不含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偏低。958.8万农民参加农村低保制度。 (1)表1、表2和注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表1中财政增加的社会保障支出属于国民收入分配的哪个部分?其资金来源的主要形式是什么?这表明财政的何种作用? (3)表1和表2有何经济联系? 例题 (1)表1反映了全国财政和中央财政增加了对就业、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不断上升。表2和注反映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存在覆盖范围小,制度不健全、保障水平低等问题。 (2)表中全国财政和中央财政增加的社会保障支出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用于消费(公共消费)的部分。其资金来源最主要形式是我国税收收入。这表明国家通过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社会分配进行调节,保障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促进社会公平。 (3)表1中全国和中央财政增加对社保支出,将促进表2中我国尚不完善的社保体系进一步完善。 材料一:1978—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收人情况 材料二:2007年不同行业的几位职工工资情况 ⑴、沈阳市居民刘某因病不能工作,和女儿享受低保金每月500元,丈夫下岗后在一家单位值班每月500元,全家每月有50元肉价补贴。 ⑵、成都某国企员工:基础工资880元,年功工资120元。房租补贴80元,岗位工资1725元,扣除养老金、公积金、医疗保险、所得税,一个月实发2020元。 ⑶、某金融业人士:基本工资1500元,岗位工资5070元,住房津贴970元,交通及福利补贴2150元。 ⑷、深圳某公司长住海外员工:底薪12000元,补助7000元,年终奖金根据市场情况好坏10万至15万左右,平均年薪35万左右。 (1)材料1和材料2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2)怎样看待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6分) (3)如何解决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10分) 例题 4104 2476 2210 602 134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13786 7703 5854 1376 34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46619 120332 82054 16992 3645 国内生产总值(元) 2007年 2002年 1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