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去病年谱简编
俞前 殷安如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 1岁
8月12日(夏历七月初一)先生生于苏州娄门内平江路庆林桥旅次,因名庆林,后改名去病,字病倩,号佩忍,别号巢南,自署垂虹亭长,晚称勤补老人。笔名有季子、醒狮、大哀、南史氏、有妫血胤、东阳令史子孙等。
父允升,号湘州,是年3月20日(夏历二月初三)去世,年43岁。
先世因避元末战乱,自浙江兰溪迁于吴。明中叶有讳思恬者卜居江苏元和县周庄(今属昆山市),故居在周庄洪福桥。以锻铜为生业,所制熏炉精良,名声大著。数传之后,改营榨油。清中叶,陈家一支由周庄迁青浦后又置产吴江县同里。从祖父起,入吴江籍。先生为遗腹子,倪太夫人就医吴市,诞先生于娄门,旋返居同里。
1875年(清光绪元年) 2岁
1876年(清光绪二年) 3岁
离乳母阿保,曾跨仆人肩上访里中诸父执,与严扇唐仁甫最亲热。唐仁甫怜其孤子,临殁,语先生叔父允文(沧洲公)以遗孤见托,将己女唐安霞许配先生。
1877年(清光绪三年) 4岁
1878年(清光绪四年) 5岁
倪太夫人亲自课读。
1879年(清光绪五年) 6岁
1880年(清光绪六年) 7岁
倪太夫人设塾延师教读,并纳戚族子弟以伴读。选《史记》、《汉书》文字令先生讽诵。遇忠孝大节往往称道不去口,于倾险邪辟辄深恶之。
1881年(清光绪七年) 8岁
倪太夫人取史(记)汉(书)以来所载忠孝节义,明体达用及近世经世文篇且诵且教。夫人唐安霞来家为待年媳,时才七龄,小先生一岁。两人无猜,倪太夫人顾而乐之。
1882年(清光绪八年) 9岁
倪太夫人酷嗜书法名画,曾命先生去画家陆恢(字廉夫)处乞画,同时并呈文章求教,廉夫辄殷勤指点之。
1883年(清光绪九年) 10岁
9月10日(夏历八月初十)叔父允文卒,时年48岁。先生奉命兼承祧嗣。先生生而聪颖。生母倪太夫人、嗣母沈慈君同心督教甚严。
1884年(清光绪十年) 11岁
先生静处江乡,晨鸡夜火专一读书。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 12岁
倪太夫人常以国步多艰告诫先生曰:“吾读‘素衣将敝,豆粥难求’之天语,知九重流离困苦若此,吾侪幸安居饱暖,又妄求非分,恐祸至之无日矣”。言已涕下不止。
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 13岁
倪太夫人延师课读外尝置酒留宾,故先生交游益广,且时乘舟往访各处前辈,诸前辈引为忘年交,呼为小友。学问因之大进。
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 14岁
时先生已负弘略,懔春秋内外之义,喜读阴符六韬,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祖母张慈君卒,享年79岁。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 15岁
离家塾,就外傅。
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 16岁
嗣母沈慈君挈至周庄外婆家,从嗣祖舅沈舫庐读。
时长洲(今苏州)诸杏庐先生(名福坤,字元简)方负人师,经师重望。先生复执经就学。盖自经史以外,旁及两汉三唐文章词赋,靡不搜讨殆遍攻读无余,尤重视经世大略。
读邑人凌退修文录,起《松陵文集》编纂意。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 17岁
倪太夫人搜集古籍,以供其博览群书,砥砺气节。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 18岁
先生时身材精悍,秉性如郭解一流人,每酒酣,击案拍几不可一世,滑稽突梯恒使人聆之失笑。
春 先生乘箭艘往姐家贺岁,归途被酒倚船唇,舟荡身欹,坠入水中,仆金荣堂救而脱险。
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 19岁
是年就教于诸杏庐先生最频,于仲冬8日有《松柏行程杏庐夫子》诗一首,学问抱负具见诗中。杏庐先生极称之。
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 20岁
别杏庐先生返同里。撰《祖父行实》一篇。
9月 在周庄病几殆,倪太夫人闻耗,由仆金荣堂操桨,夜昏孤舟巨浸,行二十里而达。先生阅四月而愈。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 21岁
作五律《初秋书感》一首,杏庐师评云:“一气卷舒,有盛唐风韵。”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 22岁
补吴江县学生。
与唐安霞成婚。
先生虽已入学,倪太夫人犹深自策励,督教仍不稍懈。
作谒杏庐诗二律,有句云:“北海血千里,腥风吼石鲸。”这是有感中日甲午之战失利,北海舰队全军覆没之痛。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 23岁
科试优等补廪。
从友人袁咸洛处借得叶小鸾(明吴江女诗人)《疏香阁诗集》,手抄一本。赋诗记感,和者金松岑等数十人。
作《读竹书纪年诗》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 24岁
有《江行杂诗》两首纪游,后一首为“鱼龙呼啸水奔撞,万百蛟鼍怒未降。独有东吴陈季子,烈风雷雨过长江。”豪情壮志可见一斑。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 25岁
甲午一役,国人莫不竞欲一雪奇耻大辱。先生以为欲雪甲午之耻,必先雪二百五十余年前我民族更大更奇之耻辱,故在同里与金松岑、蔡冶民等组织雪耻学会,竭力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参加者有柳亚子的父亲柳念曾等40余人。“鸡鸣风雨,磨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