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o
摘要
摘 要
近些年随着我国乳品行业的悄然兴起,各种各样的乳制品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巴氏奶
作为乳制品的主打产品,更加受到老百姓的喜爱。然而,由于夏天天气炎热、交通不便、冷
却设备短缺,都会造成大量巴氏奶酸败,因此急需一种行之有效的保鲜方法。本论文以优质
经75℃15秒巴氏杀菌的牛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0、4、20℃下将二氧化碳充入到巴氏奶中,
研究二氧化碳对巴氏奶的最佳保鲜条件;以及O、4、20℃下,协同二氧化碳和乳酸链球菌素
(Nisin)共同作用于巴氏奶中,研究其对巴氏奶的最佳保鲜条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研究了巴氏杀菌奶各种菌群的生长曲线,针对巴氏杀菌奶中在不同期间占优势的各种
菌群,采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培养。在4℃培养的19天内,共出现了四个期间。①抑制期;
②假单胞菌期;③乳链球菌期;④乳杆菌期。结果表明:与原料奶对比,经巴氏杀菌处理的
牛奶同样出现四个时期。若结合4℃低温贮存,巴氏杀菌奶货架期可延长到7天(4.37
群。
2.复合保鲜配方l采用协同二氧化碳和温度共同作用,根据货架期间各微生物、感官、
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找出巴氏杀菌奶最佳保鲜条件。即在巴氏奶中充入2.03、11.43、28.6、
pH值、滴定酸度、微生物、酶活性、热稳定性和各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脱气后,每天检
测巴氏奶中感官品质变化情况;并对比比较稳定性、滴定酸度和pH。
结果表明:脱气前,①二氧化碳溶解在巴氏奶中对假单胞菌(一)和总菌数均有较好的
抑菌作用,并且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抑菌效果越明显。②对蛋白水解酶有明显抑制效
果(尸O.05),对脂肪水解酶效果不明显(p0.05)。从对巴氏奶中各物质百分含量的影响
效果看,这与蛋白水解和脂肪水解作用效果一致:③对巴氏杀菌奶的热稳定性影响显著(p
滴定酸度呈非线性变化;而其脱气后,对巴氏杀菌奶的感官品质影响不显著(p0.05),对
乳热稳定性、pH值和滴定酸度效果均较好。
巴氏奶的最佳保鲜条件为:0C/42.87mmol,L l天。
C02货架期为l
3.复合保鲜配方2在通入最佳二氧化碳最佳浓度的基础上,采用协同添加0、40、150、
400lU/gNisin,Nisin与温度协同作用,根据货架期间各微生物、感官、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
找出巴氏杀菌奶最佳保鲜条件。即充入最佳浓度42.87mmol/LC02于巴氏杀菌奶中,脱气前,
每3天检测巴氏杀菌奶中pH值、滴定酸度、微生物、酶活性、热稳定性和常规指标的变化
情况:脱气后,每三天检测巴氏杀菌奶中感官品质变化情况:并对比比较稳定性、滴定酸度
和pH。
结果表明:脱气前,①添加Nisin后的巴氏杀菌奶对总菌数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并且随
着Nisin浓度的提高,抑菌效果越明显。虽然对假单胞菌数作用效果不明显,但并无毒副作
用。②对蛋白水解酶有明显抑制效果(pO.05),对脂肪水解酶效果不显著(p0.05)。从
对巴氏奶中各物质百分含量的影响效果看,与蛋白水解和脂肪水解作用效果一致。③对巴氏
其脱气后,对巴氏杀菌奶的感官品质影响不显著(p0.05),对乳热稳定性、pH值和滴定酸
度效果更好。
Nisin货架期为l8天。
巴氏奶的最佳保鲜条件为:0C/42.87mmol/LC02/400IU/g
关键词: 二氧化碳:nisim巴氏乳;抑菌:保鲜
Abstract
EffectsofCarbonDioxideAdditionto
PasteurizedMilkonPreservation
ADstract
Thereisa of haveentered livesinrecentasChinas
varietydairyproducts people’s years dairy
moreandmore i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蛋白质分子中能传递新理论有关问题的计算机模拟.pdf
- 葱油香精微胶囊制备及产品耐热特性的研究.pdf
- 螯合剂对苎麻吸、积累重金属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pdf
- 蛋白质氧化对鲤蛋白结构和功能性的影响及其控制技术.pdf
- 蜂花粉中有效成的提取及功能性研究.pdf
- 螯合剂与表面活剂强化黑麦草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及其机制.pdf
- 行波管可靠性监测试系统的研制.pdf
- 行车动力学仿真型研究.pdf
- 补充碳源生物脱除磷研究.pdf
- 行人交通行为与通流特性研究.pdf
- cream ceese加工工艺的研究及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生物安全控制.pdf
- cu(ⅱ)、z(ⅱ)水溶液的微观结构及其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pdf
- co2处理对甜果实货架期影响性研究.pdf
- cuo纳米颗粒玉米的毒性效应及其在玉米体内的吸收和转运.pdf
- cuznoxpγ-al2o3催化剂净化有机废气试验研究.pdf
- d+l-3自组纳米管的电生理特性研究.pdf
- dat-iat艺运行参数优化及生态安全评价.pdf
- densade-biofor工艺组合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及优化.pdf
- cupbznc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规律及模拟预测.pdf
- dgt技术评估学固定对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影响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