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和磷化镓表面吸附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的研究.pdf

镍和磷化镓表面吸附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摘要 吸附是固体表面最重要的特征之二,在固态晶体表面上,原子或分子的力场 是不饱和的,固体表面的分子或原子具有剩余的力场,清洁的固体表面处于不稳 定的高能状态,极易产生表面吸附。吸附影响着固体表面的稳定结构和电学性质 以及器件性能,因此,固体表面的吸附行为受到了很大关注。 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从头算法,利用VASP程序,研究了非磁性原子 锡和铅与磁性原子锰在镍表面的吸附行为,以及磷化镓半导体表面重构与表面钝 化机理。 最稳定相在吸附前后的态密度分布。通过吸附能的计算,发现Sn吸附在镍的三个 X 表面的最稳定结构都是形成表面合金相的替代吸附,Ni(111)(4343)R300-Sn 1) 合金相并不存在表面层错现象。计算所得Sn吸附在Ni(100)、Ni(110)和Ni(11 A、0.49 表面的皱褶幅度分别为0.47 A和0.55A,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由于价 电子电荷密度降低和表面应力减少,皱褶幅度均远小于硬球模型的期望值。另外, 在该表面的吸附行为类似。 虑了顺磁、铁磁以及反铁磁耦合情况。计算表明,在考虑的所有结构中铁磁耦合 表面替代吸附结构最稳定,而如只考虑顺磁耦合时第二层替代合金最稳定。因此, 表面合金皱褶幅度为0.26A以及第三层的皱褶幅度为0.038A,与实验结果吻合很 好。态密度分析表明Mn原子存在大的磁场分裂,比Mn.Ni(100)c(2x2)表面合金 Mn的吸附引起功函变化.0.59eV,意味着电荷从吸附物转移到底物。验证了大的皱 褶幅度和功函变化与Mn原子大的磁矩(3.81№)相关。另外,分析了Mn吸附在 Ni(111)p(2x2)表面结构和电学性质,最稳定结构是反铁磁耦合时的第二层替代合 金,Mn原子的磁矩为3.15№和.3.03№,电学性质分析表明Mn原子的局域性弱于 磁性表面合金与Mn/Cu磁性合金磁性合金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磁性表面合金大 摘要 的皱褶幅度由几何效应、磁体效应以及空位形成能共同决定。 质。结构参数与原有的实验和理论结果吻合很好。通过相变图清楚地得到在不同 6(2x4)和Ga(1x2)md结构的共存态。 X2)表 4.详细研究了0.5ML和1ML硫吸附在磷截止与镓截止的GAP(001)(1 面的结构和电学属性。吸附能计算结果表明,0.5ML硫吸附时最稳定结构是硫吸 附在镓截止表面的桥和空穴位置,所有二聚物被断开,形成(1×1)的重构单元。S-Ga 键强于S.P键。对0.5ML和1ML硫吸附后的最稳定结构进行了相变分析,发现当 结构,与实验结果一致。能带和态密度分析表明硫吸附在Gae(001)表面可以大幅 X1)表面时在r 度降低费米能级处的表面态。1ML硫吸附在镓截止的GAP(001)(1 处的能隙为1.61eV,禁带中的表面态几乎消失,而吸附在磷截止表面时由于存在 S-P反键态,禁带中的表面态没有减少,还存在一个新峰;另外,硫吸附在镓截止 表面时表面悬挂键趋于饱和,有效地防止外界环境对表面的污染。因此,硫吸附 在镓截止GaV(OOD表面时到了钝化的目的。 吸附能计算表明,0.5ML铟吸附时最稳定位置是HH,其次是HB位置。1ML铟吸 0.5ML和1ML铟吸附具有相似的吸附行为,费米能级附近的表面态减少,对表面 有钝化作用。铟吸附在GAP(001)(1x2)表面引起功函降低,电荷从吸附物转移到底 物。 关键词:表面合金,磷化镓,表面吸附,密度泛函理论 II ABSTRACT ABSTRACT Surface iSall

文档评论(0)

lyxb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