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跟著賴和去壯遊
《跟著賴和去壯遊》影片觀後心得
蘭陽女中 汪栢年老師
一、百年前賴和與杜聰明的壯遊
二、賴和壯遊的動機
三、六位高中生的壯遊
四、「跟著賴和去壯遊」的反思
一、百年前賴和與杜聰明的壯遊
1912年,明治四十五年,十九歲的賴和(1894-1943年)在臺灣總督府醫學校修業期間,與大他一歲的學長—未來的「臺灣醫學之父」杜聰明(1893-1986年),利用寒假的時間,從臺北醫學校出發,以徒步的方式,花了五天五夜走回彰化老家。杜聰明聽到賴和這個旅遊計劃後頗為心動,「吃苦本來愚者少,追隨難得有聰明」,成為他的一個好旅伴。
2011年,客家電視臺規劃「跟著賴和去壯遊」的活動,在一百年後,號召六名高中生跟隨賴和、杜聰明的足跡,去關懷臺灣這片土地。在他們正要展翼高飛之前,先親身體驗這塊大地上生民的聲音。另外,臺灣的「山嵐海氣」也是書本上無法得知的,唯有置身其中才能夠用心體會。
二、賴和壯遊的動機
賴和成為後來的臺灣新文學之父,且發揮醫學技術救濟貧民,被稱為「彰化媽祖」,是否這次壯遊讓他體會生民疾苦,堅定了他救世的信念?從詩文中很能夠看出一些徵兆,賴和特別關心地方的人文歷史。例如:賴和在「三角湧」詩中寫道:「山色蒼蒼水色清,地靈合有人傑生;彼三十士何如者,亦得流傳此世名?」前兩句寫的是三峽地靈人傑、兼有風光與人文的地方特色。後兩句則述說另一段歷史,即「金敏仔山胞抗日遺蹟」,該史實發生於明治三十九年,日人進犯三峽山地欲設置隘勇線,當地原住民聞訊,出動勇壯夜襲殺害多名日人,摧毀日人設施。後來日人調派一千四百多名警察擊退原住民,架設電網、地雷以斷絕原住民交通,正式設立「上瓦厝埔隘勇線」。在日人所寫的「三角湧勇士歌」中有「慘擔極まれる、三角湧の三十士」,對該役陣亡的日人表露出悲痛的情懷。但是,深具民族意識的賴和不這麼想,他「彼三十士何如者,亦得流傳此世名」則是對這些入侵者提出質疑,這些人算是「三角湧勇士」嗎?誰才算是真正的「三角湧勇士」?應該是那些夜襲日人、被日人逐出隘勇線的泰雅族大豹社人吧?
因此,賴和在壯遊之前已經深懷民族意識,在五天的壯遊行程中,從「三角湧沿中央山脈至頭份,乃折向中港遵海濱而行。」賴和與杜聰明徒步走了八十里路才到達嵙崁,再走二十里路才到鹹菜甕(今日關西),且他們經過的很多都是人跡罕至的山路,可謂是一趟篳路藍縷的行程。對當時接受新式教育的賴、杜兩人來說,臺灣的未來也是一片的荒涼,等著這批生力軍去奉獻犧牲。這是賴和「壯遊」的「壯」字由來,在我看來,其中包含了「悲壯」的含義。故,從賴和所寫的22首漢詩內容來看,他們並不是一趟寒假旅遊,而是對臺灣人文地理的一趟實地考察。
賴和的行程途中,看到很多抗日事蹟,當時仍屬於日本統治臺灣的第一階段(1895-1915年),抗日事件層出不窮,日本以「三一法」為統治臺灣的依據,進行軟硬兼施的特別統治主義。此時日本以「生物學原則」統治臺灣,先對臺灣的舊風俗進行調查,再針對問題制定相關的政策。從賴和的詩中可看出臺灣鄉村社會的淒涼景況,如「迷途」詩中有「沙畑千頃莽無涯,雜樹寒芒一片遮」的句子,也常會遭遇迷路的窘境,感受到路遙步履沈重的艱辛。
這些感受在現代人的生活中已經很少見了,我們追求的是一條好走的路、一段景觀優美的旅程。我們不會對旅程當地的人文歷史流下慨嘆的眼淚,只會以自己的先見之明去詮釋我們眼前的事物;心中惦念的不是當地生民的疾苦,而是明日的前程及功名。我看到賴和在「通霄」詩中寫的「卻使醫生商業化,藥資須要現金來。」,一位十九歲的準醫生,關心的不是自己未來的薪資,擔心的卻是通霄百姓看病的昂貴費用要從何處取得的問題,這種深具人文關懷的胸襟值得我們省思與效法。
三、六位高中生的壯遊
今日,交通便利、資訊便捷,再加上精挑細選之後的六名高中生,先施以相關歷史、地理教育,再讓他們走上當初賴、杜兩人的舊路,結果是兩個不同的結果。歷史是否能夠複製?是否相同的條件會產生相同的結果?看了這次客家電視台的「跟著賴和去壯遊」影片拍攝過程及結果就知道「歷史不能複製」,我們無法找到相同的歷史背景,自然就無法複製歷史。最起碼,賴和與杜聰明他們的民族意識與人文素養就無法複製了,我們無法藉由甄選的方式找到另一個賴和或杜聰明。其次,賴和是主動發起這次壯遊的,他的目的是去看看「臺灣的山嵐海氣」,這些也是無法被複製的。
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像賴和這樣的出走計劃,最好是不要靠別人的力量,平常自己存旅費。在二十歲之前,在思想已經定型之前,走一趟自己的旅程。讓生命與人文歷史相結合,印證及修正自己的理念,讓壯闊之氣與天地之氣相激盪。中國的司馬遷、希臘的希羅多德,還有更多的偉人都曾經有過這趟旅程,這對他們的人生有很大的幫助。二十歲的旅程、三十歲的旅程獲釋之後的旅程已經無法與十幾歲的旅程相比了。在以後的旅程中,我們要求更舒適的住所、更便捷的交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