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主體性是主觀的嗎-華梵大學
冀劍制 (CHI, Chienchih)
華梵大學哲學系
「主體性」不是主觀的
“Subjectivity” is not Subjective
摘要
本文主張「主體性」這個概念並不像「痛」這類心靈概念是主觀的、不可化約的。主要的理由在於﹐我們無法在主觀內省的世界中找到相對應於「主體性」這個概念的任何特定的主觀現象或是感質﹐雖然我們說﹐各種感質或主觀現象都具有主體性﹐但是﹐它們之間除了都是「主觀的」之外就沒有任何相似點﹐其實這個「主觀的」就是我們所謂的主體性﹐而這個「主觀的」可由非主觀概念「自我偵測的機制」來取代﹐這麼一來﹐我們也可以簡單的說﹐「主體性」不是主觀的。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 argue that unlike the mental concept ”pain,” the concept “subjectivity” is a reducible concept. My main reason is that we cannot find any subjective phenomenon or quale that especially belongs to “subjectivity.” Although we say that all types of qualia or subjective phenomena have subjectivity, there is no similarity among them except that they are all subjective. This “subjective” is where we know about “subjectivity.” In addition, this “subjective” can be explained by “self-detection mechanism,” which is not a subjective concept. Thus, we can also claim that “subjectivity” is not subjective.
一、前言
當我們討論心靈的不可化約性時(the irreducibility of the mind)﹐我們時常使用「主體性」(subjectivity)這個概念﹐我們宣稱﹐「主體性使的心靈無法化約於物理現象。」這樣的說法容易讓人產生一個印象而認為「主體性」是一種存在物﹐而藉由這樣的想法有如下的推理﹕「因為所有心靈現象都包含有主體性這種東西﹐而且由於主體性不可化約﹐所以﹐心靈不可化約。」
本文想要指出﹐這樣的理解有誤導作用﹐主體性只能當作是一個統稱﹐如果它算是一種存在物﹐它的地位就像「三角形」一樣﹐每一個個別的三角形都存在﹐但是﹐在本體世界不存在有一個東西完全符合「三角形」這個稱呼。「三角形」可以當作一種概念而存在﹐而我們或許可以找到對應這個概念的大腦活動(brain activities)﹐「主體性」概念也可以套用在這樣的模子裡來了解。那麼﹐「三角形」本身不指設任何一個特定的三角形﹐「主體性」本身也不指設任何特定的主觀現象。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本文宣稱「主體性」不是主觀的。
心靈現象之所以不可化約於主觀性質像是紅色、痛等感質(qualia)是因為這些感質無法被物理概念所解釋(Jackson 1982; 1986)﹐我們可以統稱這些感質的主觀特性為主體性﹐但是﹐並沒有一種心靈現象可以單純稱為主體性。當我們要解決心之不可化約性問題時﹐我們無須針對「主體性」這個東西去找答案﹐而是直接針對感質去解決。為了明確論證這樣的說法﹐我們可以問一個問題﹐「主體性」這個概念是否有指涉任何特定的主觀的現象﹐如果沒有﹐則「主體性」本身並非是不可化約的。
二、主觀的與非主觀的
在我們要討論某個東西是否是主觀或非主觀之前﹐我們先針對主觀與非主觀做一個簡單的分析。首先﹐紅色、痛等感官知覺是主觀的﹐憂鬱或快樂等情緒現象也是主觀的﹐這是比較沒有爭議的﹐我們必須經歷某個特定經驗來了解該經驗﹐進而掌握用以描述該經驗的概念或詞彙。天生的瞎子不知道何為紅色﹐即使他具有完全的對紅色的客觀知識﹐他還是完全無法知道紅色看起來是怎麼一回事﹐當我們缺乏這種直接的感覺經驗時﹐我們無法真正了解用以描述該經驗的辭彙或概念(Jackson 1986)﹐就像是缺乏直接感覺蝙蝠主觀經驗的人類無法知道當一個蝙蝠感覺起來像什麼(Nagel 1974)﹐而在一般經驗的例子﹐從來沒愛過的人不知愛情為何物。主觀的東西必須經由親身感受才能了解。
而最典型的非主觀的東西大概就是純概念操作的數學或邏輯計算。因為這些連簡單的機器都能正確的操作﹐也就是說﹐只要可以藉由數學與邏輯計算就可以把握的東西都屬於非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