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秦可卿研究综述
秦可卿研究述评
虞 黎 明
秦可卿名列金陵十二钗之末,在《红楼梦》一书中,她来去匆匆,仅出现在第五、七、十、十一、十三回中,从此便香消玉陨。其形象的扑朔迷离不禁引起一代又一代学人的思考与探索。早在《红楼梦》诞生之日,脂砚斋等人就以批注的形式开始了对秦可卿的研究。回顾迄今为止绵延两百多年的秦可卿研究史,不难发现,它与整个《红楼梦》研究史迈着相同的步调,在学者们喋喋不休的争论中走过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清乾隆年间至五四运动前夕,即旧红学时期。期间,秦可卿昙花一现的命运并未引起时人足够的重视。有关秦可卿的评论只能杂乱地散见于附在《红楼梦》本子上的零星的批注或红楼梦研究专著中的片言只语。如抄本上的脂砚斋评,“护花主人”王雪香、“太平闲人”张新之、“大某山民”姚燮等人的评点,周春《阅红楼梦随笔》、徐凤仪《红楼梦偶得》、解 居士《石头臆说》等专著,及题咏派焕明《金陵十二钗咏》、凌承枢《红楼梦百咏词》、朱瓣香《读红楼梦诗》等中。无论是评点派和题咏派随感式的评论,还是索隐派牵强附会的类比,皆无法真正洞晓人物本身。研究者多意到笔随、有感而发,停留在感性的、直觉式的分析中,且在封建礼教熏染下的一代学者又偏爱从经学家的眼光来品评人物,他们的论说无不充斥着大量封建说教内容。但是,不可否认,其中仍有一些闪光的东西,它们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切入点。尤其是脂砚斋等人,作为《红楼梦》的第一批读者,直接参与文本的创作与修改,他们的评点为后人的种种猜测提供了点滴的材料和线索,其意义与价值不可低估。
第二阶段,1919年至1954年,即新红学时期。此间,对秦可卿的研究,较之前一阶段,有了显著的进展。在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1]、俞平伯《红楼梦研究》[2]等专著中始开辟出专章专节介绍与评论秦可卿。同时,一批较高质量的论文也相继问世。如朱衣《红楼梦考证—“秦可卿淫丧天香楼”》[3],湛卢《秦可卿之丧—红楼梦发微第十六》[4],识钉《关于秦可卿之死》[5],等等。研究者摒弃封建社会的偏见,以相对客观、公允的态度,深入人物的研究。考证成了这一时期研究的基本范式之一。新红学派的代表人物俞平伯、胡适分别在《秦可卿之死》[6]与《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7]等文中,从缜密详实的考证入手,肯定秦可卿自缢而死的结论,在学术界产生深远的影响。考证与文学方法的糅合促进了秦可卿研究向纵深方向的发展。此外,上一阶段的索隐之风在此期间得以延续和发展。如湛卢认为秦可卿之丧是影射世祖与董妃一事[8],正与索隐派一脉相承。
第三阶段,1954年至今,步入对秦可卿全面研究的鼎盛期与成熟期。文革十年,红学虽遭到极大的摧残,但之后,秦可卿研究仍蒸蒸日上,有了长足的进展。据统计,截止到2001年底,共有论文70多篇。而且,在专著中,研究者对秦可卿也投入了较多的目光。周汝昌《红楼艺术》[9]、梁归智《被迷失的世界——红楼梦佚话》[10]、刘宏彬《红楼梦接受美学论》[11]等中均对秦可卿有了更精辟、深入的论述。
综观这一时期的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在研究方法上,学者做了多样化的有益尝试。除传统的索隐与考证外,研究者还从社会——文化及审美的诠释维度入手,展开具体的研究。同时,西方理论的介入也为研究带来了新的气息。有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层面探讨警幻仙子与秦氏的关系的,如李新灿《警幻仙子即秦可卿的心理分析》[12];有从人类文化学角度把秦可卿纳入满洲文化体系考察的,如陈景河《风流神女秦可卿简论》[13];有从比较研究入手,挖掘其独特的美学意蕴的,如刘上生《质实与空灵写实艺术的两种美学范本——“瓶儿之死”与“秦可卿之丧”的比较研究》[14]。总之,手段与方法的更新与多样化使我们得以更好地把握和认识秦可卿。其二,研究者比勘前贤旧说,提出新解,表现出独立思考的学术精神。刘操南《秦可卿之死新论》[15]、周观武《“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新臆》[16]等都是在通过对前人阐释的重新思考与分析中产生出的独特的见解。其三,研究视野开阔。研究者不仅着眼于秦可卿本身的研究,还将视角延伸至更广更深的领域。以秦可卿为切入口,林春分重在挖掘曹雪芹的性爱观[17];严安政[18]、赖振寅[19]则对曹雪芹的美学思想进行了探讨;李庆之[20]、刘广定[21]等旨在论述脂批的功过是非。总之,这一阶段,研究者对秦可卿进行了多维度、多层面的阐释,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显示了这一领域广阔的学术前景。
两百多年来,学者的论述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秦可卿究竟是什么人?历来各家各派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看法。
1.索隐诸说。陈康祺《燕下乡脞录》认为《红楼梦》写的是明珠家事,秦可卿等“金钗十二,皆纳兰侍御奉为上客者也”;王梦阮与沈瓶庵《红楼梦索隐》以《红楼梦》为影射清世祖与董鄂妃之事,秦可卿等人即是小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天津大学测控电路试卷.doc VIP
- 西 藏图考 清 黄沛翘(国立中央图书馆典藏).pdf
- 商标使用许可备案提前终止协议书8篇.docx VIP
- 2025年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快递员)备赛试题库(含答案).docx
- 材料概论-第二章课件.pptx VIP
- 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FANUC)配套课件.ppt
- 第一单元 快乐的课堂 1~5 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测试基础卷)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A3).pdf
- 2025广西公需答案01.pdf
- (高清版)DBJ50∕T-396-2021 山地城市地下工程防渗堵漏技术标准.pdf VIP
- Q TZW 22-2016_烧烤工具 企业标准.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