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污名和社会歧视中国乡村社区中两类人群的一个定量分析.pdfVIP

艾滋病、污名和社会歧视中国乡村社区中两类人群的一个定量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艾滋病、污名和社会歧视中国乡村社区中两类人群的一个定量分析

艾滋病、污名和社会歧视: ∗ 中国乡村社区中两类人群的一个定量分析 刘 能 内容提要: 艾滋病作为一种污名化的社会疾病,由于其高致死率、多途径传染和不可治愈的特 征,在世界各地引发了社会恐惧和相伴随的社会排斥与社会歧视。本文在两个中国乡村 社区的两类人群——普通村民和艾滋病感染者——中所采集的实地数据的基础上,对村 庄社区范围内艾滋病流行与社会歧视之间的经验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不但给出了表征 当地社会歧视形式和水平的描述性数据,还给出了用于解释当地社会歧视水平的两个回 归模型。文章开始,作者还对艾滋病和全球社会科学的学科回应,以及中国艾滋病研究 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文献综述。 关 键 词:艾滋病 污名 社会歧视 中国乡村社区 定量分析 一、引 言 1981 年,美国的同性恋社群首次发现了艾滋病感染者。次年,艾滋病在美国首次被列 为一种独立的临床诊断病症 (Huber Schneider,1992 :xiii )。1985 年,一个外国游客因患 艾滋病在北京协和医院死亡,成为中国境内第一个因艾滋病而死亡的人。之后在浙江和广东 的艾滋病监测工作中,分别发现4 名使用过进口血液制品的血友病病人和一名刚果留学生感 染艾滋病病毒。1987 年2 月,福建省又发现一个艾滋病传入病例。这一系列个别的案例, 成为艾滋病登陆中国国境的第一波 (王若涛、张有春,2003 :32 )。1989 年,中缅边境的云 南省,在静脉注射吸毒者群落中,首次爆发了大规模的艾滋病感染(Ma, et al.,1990 )。随 着静脉注射吸毒这一感染途径逐渐由边境农村地区向都市地区的蔓延,以及其他传播方式的 出现1,中国艾滋病感染的传播速度开始明显加快:1995 年到 2000 年间,感染者的年度增 长率稳定在30% 以上;2001 年为58%;到2003 年则达到了 122% (Wu, Rou, Cui ,2004 : 8 )。2004 年 11 月30 日,中国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联合国中国艾滋病专 题组联合发布了 《2004 年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该报告称,中国艾滋病的流行仍 然处于全国低流行和局部地区及特定人群高流行并存的态势。在云南、新疆、河南等省和自 治区的部分地区的部分人群中,艾滋病的流行已出现较高的流行水平,至少有一类高危人群 的感染率超过了5% 。评估报告公布,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人数为 84 万,全人群 2 的感染率为0.07% 。 艾滋病已经成为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一个重大战略性社会问题。 二、艾滋病和全球社会科学的回应 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剧的时代,艾滋病问题作为一个全球化的社会问题,得到国际社会 科学界的积极回应,突出表现为全球范围内艾滋病社会科学研究的整合(McElrath ,2002 ; Miller, Carael, Peersman ,2004 ),以及各社会—地理区域内艾滋病社会科学研究的激增 (Russell ,1991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1993;Karon, et al. ,2000 ;Pollak ,1995 ;Van Campenhoudt, et al.,1997;Moatti, et al.,2000 ;Lu Essex ,2004 ;Micollier ,2004 ;Cleland Ferry,1995;Baylies Burja ,2001 。 从全球社会科学(包括社会学在内)关于艾滋病研究的内容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即理论取向的研究和经验取向的研究。理论取向的研究主要关心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问 ∗ 本文所采用的经验数据来自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委托笔者承担的“河南、山西两省艾滋病重点地区红丝带关爱行动项目评 估”课题。在此特别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杨农、谷岚同志,以及河南、山西两省相关部门的同志和调查对象表示感谢。 参加课题组实地调研的还有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系讲师樊欢欢博士、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柴馥蕾、北京

文档评论(0)

75986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