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UC在印度
一年半前,23岁的Raphael Silva选择了从南半球的家乡波多韦柳(Porto Velho)来到北半球的优视科技(UC)广州总部工作。这位巴西人最近忙于向拉丁美洲市场做产品社交媒体推广 。
“两个月之前我的工作主要是做产品的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翻译,现在我需要负责公司在巴西的Facebook和Instagram社交推广。”Raphael说。10月底,UC在Facebook的全球Fans达到了365万人。
成立于2009年,拥有100多位员工的国际业务部对UC在全球各个区域的扩张计划起着核心作用,这其中包括了像Raphael这样来自10多个国家的30多名外籍员工,他们从事着本土化、品牌推广、产品优化、商务合作等各项工作。通过对各个区域的“Go Glocal”产品本土化和线上OTT渠道投放。
“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特性就是市场规模必须大,未来打下市场后产生收益依赖这种规模化,”UC国际业务部总经理苏振雄对《第一财经周刊》说,“相对于中国市场,新兴国家市场会有延迟性,国内已经完成了Android平台切换,同样的事情在印度和东南亚市场也会必然发生。”
来自StatCounter的数据,十月份UC在印度手机浏览器市场份额已经达到30.07%,仅次于Opera的31.9%,两年前UC在印度市场的份额只有不到1%。实际上,此前两个月UC的市场份额一度超过了Opera。
2009年,UC CEO俞永福决定将公司业务向中国以外扩张。9.5亿移动业务用户、年轻人口占比高、平均花费在移动端的时间是PC端的三倍、英文官方语言—这些综合因素使得印度成为了UC海外扩张的第一个选择。
2011年8月底,负责国际业务部的苏振雄第一次来到印度,开始为UC第一间海外办公室考察选址。当时UC浏览器通过前期两年在移动应用商店Get Jar的推广,印度市场已经积累了千万用户。UC内部对海外扩张有一套策略,第一阶段会根据当地市场调研推出初步定制化产品,包括需要了解当地运营商、行业厂商和终端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考虑到落地推广成本,当地用户超过千万后,UC才会雇佣本地人,建立本地合作关系和拓展本地商业客户。
在考察过孟买、班加罗尔和德里等城市之后,苏振雄认为古尔冈(Gurgaon)的产业环境最为理想。这是一座位于德里西南边上的新兴卫星城市,距离德里国际机场不过半小时的车程,属于国家首都区域(National Capital Region)的一部分。古尔冈是印度境内IT行业和外包业跨国公司海外办公室分布最多的中心城市,包括Google、Yahoo、IBM、Oracle等知名跨国公司都在这里设立了印度办公室。
从UC位于Time Tower 8楼办公室的窗户望去,可以看到华为中心所在的大楼。“我们打车去华为中心一般在15元人民币左右,”苏振雄说,“联想、诺基亚、爱立信的印度办公室也在附近。”
作为平台性质的产品,浏览器需要和整个互联网产业链的各个角色展开合作。在古尔冈,分布着超过六成UC的合作伙伴,另外还有直达广州的国际航班。
对于中国IT公司来说,在海外市场打开局面是个挑战。身为中国最大的移动浏览器厂商,UC在印度却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苏振雄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招当地员工难。“手下的人告诉我周一会有五个印度人等着我做最后的面试,结果到了那天,发现一个都没有来。”苏振雄说。
曾在华为东欧商务部工作6年的苏振雄深知人的因素是国际化的一个关键点。不同于擅长低价竞争的传统产业的海外扩张法则,免费的互联网产品并不存在价格优势,UC不仅要做产品上的语言翻译、横向移植,更需要做出针对当地市场特性的本土化产品。
“从中国过去的雇员再优秀,跟常年待在那儿的当地人相比,开拓市场的感觉也很难在短期内赶上。”苏振雄为招到第一个印度员工颇费心思,他特意安排了前来面试的印度人参加UC在泰姬饭店的新闻发布会,为了找到与当地人的共同话题,他不时参加印度各种互联网交流会,在几周后,UC的印度团队加入了第一位当地员工,在随后的3年,这个团队扩张到30多人,80%是印度当地员工。
虽然2011年用户规模已突破千万,但UC在印度市场的竞争才刚刚起步。UC发布的第一个印度版产品,只做了操作界面和内容运营的本地化。当苏振雄发现一款叫做Bolt的印度本地浏览器一口气推出8个语种的版本(包括乌尔都语、印地语、孟加拉语等)时,他意识到,“多语种版本未必是浏览器的核心竞争力,但我们只有英语一个版本,这说明还没有跟印度市场连接起来”。在竞争对手的刺激下,苏振雄开始思考在产品的内容和功能上如何做到比 Bolt更本土化。
发现差异化是UC印度团队落地后做的第一件事情,他们需要从终端差异、通讯网络差异、内容和应用差异中找到U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