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小麦金属元素吸分配特性及胁迫生理效应研究
王蔚华;小麦金属元素吸收分配特性及胁迫生理效应研究
小麦金属元素吸收分配特性及
胁迫生理效应研究
博士生:王蔚华
导 师:郭文善教授
指导小组:郭文善教授
封超年教授
彭永欣教授
王国忠研究员
摘 要
本试验于2001~2003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实施,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
异及其吸收、分配特性;采用土培方式研究了Pb、Cd胁迫对小麦产量形成、光合
特性、剑叶衰老、籽粒淀粉合成、植株氮磷钾吸收、小麦籽粒加工品质等的影响。
1.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籽粒Fe、zn、cu含量差异及其吸收分配特点
试验以35个不同基因型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品种籽粒Fe、zn、cu含量差
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籽粒Fe、zn、Cu含量存在基因型差异,表明筛选高效吸收
Fe、zn的小麦品种是可能的。品种问籽粒Cu含量变幅小于Fe和zn。
以强筋、中筋、弱筋不同专用类型品种为材料,研究小麦植株Fe、zn、cu吸
收分配特点,结果表明:小麦植株体内Fe、zn、Cu含量在器官中分布次序为根系
显著大于地上部器官。叶片、茎鞘Fe、Zn含量呈前期高、后期低的变化趋势,Cu
含量呈波动性变化。同一器官、同一时期,不同品种间Fe、Zn、Cu含量差异显
著。籽粒Fe、zn、cu含量与根系、叶片或茎鞘等含量高低无显著相关性。小麦植
株地上部器官zn和cu的积累量在成熟时达到最大值:Fe至孕穗时达最大值。小
麦对cu、zn的吸收主要在拔节至孕穗及孕穗至成熟两个阶段,Fe主要在拔节至孕
穗。地上部器官对Fe、zn、cu的吸收比例各生育期不同。栽培措旖对小麦籽粒
扬州大学博士论文
Fe、Zn、Cu含量具有调节效应。密度增加,籽粒中三种元素含量增加。氮肥用量
增加,亦呈现同样趋势。磷肥用量增加,籽粒Zn、Cu含量下降,且磷肥用量在一
及Cu含量。
2.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籽粒Pb、cd含量差异及其吸收分配特点
试验以38个不同基因型品种为材料,研究Pb、Cd胁迫条件下,不同品种籽粒
Pb、cd含量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籽粒Pb、cd含量存在基因型差异。根据籽粒
Pb、cd含量,采用SAS聚类分析方法将品种分别划分为Pb、cd含量高、中、低三
种类型。
试验以中筋小麦扬麦12号为材料,采用土培方式研究小麦植株Pb、cd吸收分
配规律,结果表明:小麦叶片、茎鞘、籽粒及根系中Pb、Cd含量均随胁迫处理浓
度的增加而增加。各器官Pb、Cd含量梯度为:根茎鞘叶片籽粒,一般叶片、茎
鞘Pb、cd含量5叶期较高,至拔节期下降,此后则逐渐增加至成熟时含量最高。
籽粒中Pb、Cd含量极显著低于其它器官。籽粒中Pb、Cd含量与土壤Pb、Cd浓度
呈线性正相关。因此,在低污染土壤中,可以考虑选择对Pb、cd耐受力强、积累
量低(小于“国家安全标准”)的小麦品种,以提高污染土壤生产能力。
随处理浓度增加,小麦各器官Pb、cd积累量及总积累量增加,但浓度过高
为:叶片茎鞘,此后各生育期则均为茎鞘叶片,成熟时Pb、cd积累量大小次序
为:茎鞘叶片籽粒,且籽粒积累量远小于茎鞘、叶片。小麦在拔节前Pb、cd吸
收量较小,拔节后是Pb、cd主要吸收时期,吸收量占总量的90%以上。小麦叶片
中Pb、Cd分配比例随生育进程推移而下降,茎鞘中的分配比例则不断增加,成熟
cd的积聚能力大于Pb。
3.Pb、cd胁迫对小麦产量形成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以中筋小麦扬麦12号为材料,采用土培方式研究Pb、cd对小麦产量形成及生
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Pb、cd胁迫导致小麦株高降低,出叶速度减
缓,分蘖能力下降,生物量减少,有效穗、每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产量下
王蔚华:小麦金属元素吸收分配特性及胁迫生理效应研究 III
胁迫处理影响小麦体内各器官N、P、K的含量,不同生育阶段影响效应不同,Pb、
cd胁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