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转dreb3基抗旱大豆对土壤酶活性及其功能微生物的影响
摘要
摘要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作物在全球大面积推广应用,转基因技术及其新品种研发迅猛发展。
目前所涉及的转基因性状主要包括抗除草剂、抗病虫、抗逆性及品质改良等。然而,转基因
植物的安全性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转基因环境安全性主要包括转基因作
物的生存竞争性、转基因对生物多样性、土壤环境、养分循环利用等方面的影响。在全球气
候环境不断变化情况下,干旱已经成为影响大豆正常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重大问题。为解
决这一问题,目前已经成功培育出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新品系。转基因抗旱大豆商业化
种植前的环境安全性评价对确保该品种安全投入生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转DREB3基因
抗旱大豆进行了土壤环境方面的安全性评价,研究了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对土壤酶活性
及其功能微生物的影响,以期为建立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根系分泌物对土壤酶及其功能
微生物安全性评价方法提供参考。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在正常土壤水分管理下,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对根际土壤中脲酶、纤维素酶、磷
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影响。干旱胁迫下,在VE和Rl期,转基因大豆土壤脲酶活
性显著低于受体大豆,R8期恢复正常状态;VE、RI和R4期转基因大豆纤维素酶活性显
著低于受体大豆,R8期恢复正常状态:转基因抗旱大豆在Rl期土壤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
受体大豆,VE和R4期磷酸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受体大豆,R8期恢复正常;转基因抗旱大豆
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无影响。可见,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对土壤脲酶、纤维素酶和磷
酸酶活性的影响与干旱胁迫有直接关系。
2.从转基因抗旱大豆根际土壤中分离一株土壤氨化细菌,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Bacillus and
pumilusMeyerGottheil);分离一株土壤解磷菌,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
(BaeillUS
megaterium)。正常土壤水分管理下,转基因抗旱大豆对根际土壤中枯草芽孢杆
菌、短小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的数量无显著影响。干旱胁迫下,转基因大豆根际土壤中
枯草芽孢杆菌数量除VE期显著低于受体大豆,其余时期与受体大豆无差异。转基因大豆根
际土壤中短小芽孢杆菌数量除R4期显著低于受体大豆,其余时期与受体大豆无差异。转基
因抗旱大豆根际土壤中巨大芽孢杆菌数量在各时期均与受体大豆无差异。表明:转基因抗旱
大豆对枯草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数量的影响与干旱胁迫有直接关系。
3.在加入同等浓度的转基因抗旱大豆及受体大豆根系分泌物的情况下,三种土壤功能微
生物的菌落直径均无显著差异。
4.相同浓度的转基因与受体大豆根系分泌物对土壤脲酶、纤维素酶和磷酸酶活性无显著
影响。与无根系分泌物对照相比,大豆根系分泌物的加入显著激活了脲酶及磷酸酶活性,当
两种大豆根系分泌物在浓度为5‰,以及转基因大豆根系分泌物浓度为0.05‰时,短小芽孢
杆菌纤维素酶活性与对照无差异,当两种根系分泌物浓度在50‰,以及受体大豆根系分泌
物浓度为0.05‰时,明显抑制短小芽孢杆菌纤维素酶活性。
关键词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根系分泌物;土壤酶;土壤功能微生物
^DS【racI
Effectof DREB3
TransgenicDrought
on
Resistant Soil Activity
SoybeanEnzyme
一 ‘。1广1 ‘‘ ’lf‘ ‘
andSoil量1。unctional
JⅥicroorganism
Abstract
Inrecent tothe of
years,duerapiddevelopmenttransgenicte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细胞分裂素和生素对玉米叶序分化类型的调控研究.pdf
- 绣线菊花色素苷psⅱ光化学活性的影响及其品种间差异.pdf
- 维生素c二步发伴生菌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优化.pdf
- 绥农14全长转本的获得和注释及glyma13g21630基因多样性分析.pdf
- 综合印染废水ar水解特性及处理效果研究.pdf
- 综合印染废水的bfb处理特性研究.pdf
- 绿木霉(trihoderma virens)ty009菌株胶霉毒素分离纯化及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研究.pdf
- 绿化植物花色素与光合机构关系研究.pdf
- 绿盲蝽触角均一全长cdna文库构建与化学感受蛋白基因发掘研究.pdf
- 缓控释肥料氮在坪应用中的去向研究.pdf
- 转cry1acck基因糙米作为鲤鱼(cyprinus carpio)日粮原料的安全性评价.pdf
- 转rch10和glu1基因水稻后代的分子细胞学检测及抗纹枯病的相关研究.pdf
- 转基因bkt和rtr-b启动苹果生物合成虾青的研究.pdf
- 转ubihpa10-42基因小麦的分子检测与抗蚜性分析.pdf
- 转trxs基因酒大麦种子蛋白质组学分析.pdf
- 转几丁质酶基因β-1,3-葡聚糖酶基因玉米抗纹枯病研究.pdf
- 转基因抗虫、抗毒水稻对非靶标生物的生态安全性评价.pdf
- 转基因水稻中过表达维生素c代谢相关基因的研究.pdf
- 转基因油菜转化件特异性检测技术.pdf
- 转录组学、蛋白组学研究海州香薷cu吸收与耐性分子机理及其cdna文库的构建.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