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勐腊县曼朗村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与研究.doc
勐腊县曼朗村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与研究
【摘 要】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深入开展,保护力度也在逐年增加。本文通过记录笔者近半个月来与村寨里的村民同吃同住、深入田间地头的调查研究,笔者发现了曼朗村寨的傣族织锦、傣族象脚鼓演奏、傣族章哈说唱这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并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和信息文字。文章具体以傣族织锦工艺与艺术图案研究为例,对傣族织锦的历史,傣族织锦的材料、工具与工艺流程,傣族织锦的用途、纹样种类等方面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曼朗村 傣族织锦工艺 艺术图案
【中图分类号】K89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5-0193-02
一 曼朗村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初探
2013年的暑期,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民族学、人类学专业领域的师生一行11人,来到了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勐腊县曼朗村进行为期10天的田野调研。本次调研活动是由“云南大学‘民族学人类学’暑期田野调查学校”组织的。针对笔者的研究内容,我给自己设定的调查课题是:勐腊县曼朗村傣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及保护与传承情况分析研究。
首先来说说“曼朗”地名的来由,根据对村民的采访,我们了解到,“曼”在傣族话里就是“部落”的意思,而“朗”字有“巨蟒管辖的地方”之义。曼朗村寨是在1880年前后从老挝风沙里乌德县搬过来,到现在大约有100多年的历史。从最早的时候只有20多户,而到现在已经有60多户人家,村民共有320多人。曼朗村中心的广场上有一个尖尖的金色小塔。那就是这个寨子的“寨心”,寨子有四个寨门,分布在村寨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我们进行了整个村落分布的地形勘察和对村民们的全面调查访问。根据调查研究,曼朗村寨除了傣族织锦外,还有傣族象脚鼓演奏以及傣族章哈说唱这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二 曼朗村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与研究——以傣族织锦工艺与艺术图案研究为例
近年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深入开展,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不断健全,保护力度也在逐年增加。傣族织锦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其技艺是在自己的纺织技艺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原文化的诸多特色,而不断发展起来的,彰显傣族人民的智慧与民族特色。而傣族织锦的纺织技艺是傣族妇女从孩童时就伴随一生的技艺,傣族妇女通过织锦创造了千姿百态、古朴纯正、典雅别致的图案纹样。这些图案以特有的概括、提炼、夸张等造型手法,以鲜明、生动的装饰形式,再现了傣族人的民族风貌、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洋溢着傣族人民的思想感情与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折射出了傣族丰富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心理。
通过查阅史书,有关傣族织锦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按向达《蛮书注解》云:“沙罗笼义为衣服也。”是与当代傣族妇女的披肩同类,上面织有五彩的图案,也就是傣族织锦织品了。《蛮书》卷七中说:“自银生城、开南城、寻传、祁鲜以西、蕃蛮种并不养茧,唯收要罗树子,破其壳,中白如絮,纫为丝,纺为方福,栽之为笼段,男子妇人通服之。”银生城、开南城、寻传、祁鲜皆为傣族古地名,蕃蛮种是傣族古代的他称,娑罗树即为木棉树。傣族先民用木棉花织成的“要罗笼段”远在汉代便扬名中外。这些具有高度艺术的手工艺品,世代传袭,极大地丰富了傣族的物质文化生活。
但到了现代,傣族很多地区由于交通便利,以及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大量涌入,使得许多村寨“汉化”,并且很多商人把生意直接做到了当地的傣族村寨里,比如我们在曼朗村居住的十多天里,就有好几次赶上商队的集市,他们出售各种服装、日用百货以及农副食产品等等,这样,许多村民都会选择购买一些现代流行的服装,不仅款式新颖,而且价格低廉。这样一来,传统的傣族织锦服饰的使用也就越来越少,特别是用在传统服饰上的织锦,由于手工化的制作,从而显得制作周期较长,成本较高,而且村寨里织锦工艺的继承人较少,很多寨子里的年轻人更愿意到附近城市去打工挣钱,而老一辈的手艺人的不断衰退,由此导致以前有价值的织锦技艺流失了很多。所以,对傣族织锦图案的收集保护工作和分析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傣族织锦的材料、工具与工艺流程
第一,傣族织锦的材料。通过对曼朗村寨里织锦艺人的采访与交流,我们得知,傣族织锦的基本原料是丝、麻、毛、棉、木棉五类。傣族织锦从材料上看则是以棉和丝使用较多,各类傣族织锦产品以丝锦、棉锦、丝与棉混合锦占大多数。
第二,傣族织锦的工艺流程。通过对曼朗村寨里织锦艺人纺织过程的观察与记录,我们得到了傣族织锦的制作工艺流程主要为:采摘棉花—晒棉花—压棉花—弹棉花—裹成条—纺线—染线—浆线—绕线—上机编织。
第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CB6.0操作手册.pdf VIP
- 省级优秀课件小学红色文化主题班会《红色交通证》.pptx VIP
- 《车间质量培训》课件.ppt VIP
- 第八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ren体彩绘教学幻灯片.ppt VIP
- AP微积分AB 2014年真题 (选择题+问答题) AP Calculus AB 2014 Released Exam and Answers (MCQ+FRQ).pdf VIP
- delem DA61操作手册(中文).pdf VIP
- 新疆叶城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辅警试题含答案分析.docx VIP
- 学堂在线 临床中成药应用 综合考试答案.docx VIP
- 离心泵与.ppt VIP
- 《离心泵.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