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孔融——传统礼教的守护者.doc
孔融——传统礼教的守护者
摘 要:孔融为圣人后裔,从小就浸染儒家教育,且一生坚守着传统礼教。他幼时便以“让梨”而闻名,以笃信奉行儒家礼教而著称;他于曹操始疑、中信、终弃的曲折态度体现了他对礼教的如一坚守;他的激烈言行,究其实质,当为扭曲地维护传统礼教的表现。
关键词:孔融 传统礼教 守护者
孔融是颇具争议的人物,尤其是他的那些骇人听闻的言论,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或许还有不少人难以接受。“礼教罪人”之名不仅使孔融丢了性命,而且“流芳百世”,至今人们还聚讼纷纭。
传统的礼教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核心的如“三纲五常”等思想,是人们行为修养的基本准则。看一个人,大体上主要看其本质而非其外形和言论。认识孔融也应该如此,即顾及其整个人生、从特定历史背景审视其言行、看他是否真的反对“仁、义、礼、信”等儒家信条等等,这样就不难认识真正的孔融。
一、家世与早期:礼教的继承者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不可不说是一个“礼教”名门之后。孔融兄弟七人,融排行第六,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后汉书》本传,后出此书者不另注)这就是著名的“孔融让梨”,其中的“法”显然是儒家礼教之法。身为圣人之后,幼年的孔融就早已接受并内化了儒家的礼教。孔融十六岁,大胆窝藏在逃党人张俭;后来事情暴露,与其母、兄争死。显而易见,孔融继承了汉末清流名士舍身就义的本色,将儒家礼教中的“信义”完美地体现了出来。
早期为官的孔融,坚决捍卫汉王朝。其时皇帝早已成为傀儡,汉朝也仅仅是军阀的招牌,“顺应潮流”者早已“明辨”是非。但孔融在朝廷上不畏董卓等凶残的军阀,坚决抨击异端。“会董卓废立,融每因对答,辄有匡正之言”“左丞祖者,劝融有所结纳。融知绍、操终图汉室,不欲与同,故怒而杀之。”不仅如此,对于袁术、刘表之流,孔文举也是一眼探破其真心,对于他们的欺上罔下之举,是恶之入骨的。在朝廷议对日磾进行加礼时,只有孔融异议:“袁术僭逆,非一朝一夕,日磾随从,周旋历岁。”他冒着极大的风险,坚定地维护汉王朝,维护礼教中最后的归结点——“忠”!他对传统礼教之维护到了不顾生命安危的地步。曹操曾说,“刑,百姓之命也”,认为平定乱政,以刑为先。而孔融却说:“末世陵迟,风化坏乱,政挠其俗,法害其人。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而欲绳之以古刑,投之以残弃,非所谓与时消息者也。纣斫朝涉之胫,天下谓为无道。”借古论今,有理有据,他“仁”的思想与曹操“法”的理论进行着刀光剑影的论辩。
孔融作为孔氏后人,在地方上更是极力推广儒家礼教。他任北海相,“更置城邑,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郑玄、彭璆、邴原等”。对于那些“孝”名存但已卒的人,融“恨不及之”,其余即使是一介之善,融“莫不加礼焉”。孔融不仅是传统礼教“仁”的身体力行者,还是极力推广者,对维护礼教不遗余力。
二、和曹操的合作与冲突:礼教的坚定守护者
孔融与曹操的关系也是人们考察孔融立场的关键点之一。纵观两人关系,应该说有一个曲折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三个阶段中,虽然两人的关系在不断变化,但从孔融自身来说,却始终对礼教持着坚定的守护态度。
第一阶段为孔融担任北海相期间(190-196)。这期间孔融对曹操始终持怀疑的态度。他的下属左丞祖劝他投靠曹操,孔融认为操终图汉室,所以杀了左丞祖。后来被黄巾军包围,孔融宁可向当时弱势的刘备求助,也不愿向实力较大的曹操求救,可见他坚守着“汉室正统”,对曹操等军阀存着戒备之心。
第二阶段,也就是建安元年到建安九年(196-204)。这时期的孔融,对曹操“匡扶汉室”的口号寄予了厚望。孔融有理由相信,只有曹操可以实现他恢复汉室的愿望。建安初,孔融多次推荐人才,表现出自己的合作诚意。如上书荐谢该、荐赵歧、荐郗虑,在推荐祢衡时写的《荐祢衡表》可谓是言辞恳切,充分表达了愿为曹操荐人才、成伟业的迫切之心。在自己的作品中,孔融也充分肯定了曹操的功劳,表达了对曹操的信任与托付。《六言诗》三首其二:“郭李纷争为非,迁都长安思归。瞻望关东可哀,梦想菌公归来。”其三“从洛到许巍巍,曹公忧国无私。减去厨膳甘肥,群僚率从祈祈。虽得俸禄常饥,念我苦寒心悲”。又《与王朗书》:“主上宽仁,贵德宥过。曹公辅政,思贤并立。策书屡下,殷勤款至。”再《论盛孝章书》:“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此时的孔融,对曹操寄托着自己匡扶汉室的愿望,因此这些诗文都出自他的真实情感。
第三阶段,从建安九年到建安十三年(204-208)。孔融觉察出曹操真实用心,与曹操水火不容,直接挑战曹操。曹操攻打邺城,曹丕纳了袁熙之妻甄氏。这本与孔融无关,但是他写信给曹操讽刺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后来,曹操为节约粮食,颁布了酒禁,孔融又“频书争之,多侮慢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