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退烧药使用指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宝宝退烧药使用指南.doc

宝宝退烧药使用指南   宝宝最常见的症状是什么?发烧。父母最难使用的药物是什么?退烧药。希望你在读完本文后能成竹在胸地使用退烧药,从容应对宝宝发烧。   退烧药大排行   退烧药是通过降低脑内的体温调定点来达到降温目的,符合人体的热调节生理机制,因而疗效确切。正是基于这一点,世界卫生组织主张将药物退烧作为6岁以下儿童高烧的首选治疗方法。   目前,常用的退烧药有以下几类:   ⒈水杨酸类。以阿司匹林、复方阿司匹林等为代表,是历史悠久的经典退烧药,疗效确切,但不良反应不可忽视。近年来,国外报告了多例小儿服用阿司匹林引起瑞氏综合征的病例,尤其是患有水痘、病毒性感冒的小儿,服用阿司匹林更容易导致瑞氏综合征,所以现在除治疗川崎病外,医生已不建议给12岁以下的儿童使用阿司匹林或含有阿司匹林成分的药物。   ⒉乙酰苯胺类。以对乙酰氨基酚、泰诺、百服宁、一滴清等为代表,降温作用确切,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少。   ⒊吡唑酮类。代表药物有安乃近、诺静(20%安乃近滴液)等,疗效虽较强,但可引起粒细胞减少、肾损伤和过敏反应等多种严重不良反应,已在22个国家禁用。我国也将口服或注射的给药方式淘汰,现在使用的诺静,可滴于鼻腔退烧。   ⒋芳基烷酸类。以布洛芬为代表,退烧作用与阿司匹林相当,栓剂应用较广,不良反应较少,偶致胃肠不适,严重的胃肠溃疡患儿禁用。   对乙酰氨基酚PK布洛芬   对宝宝来说,理想的退烧药应具备4个条件:退烧效果明显;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专为儿童设计;口感好,服用方便。按照这4个条件来衡量,最值得推荐的退烧药有两种,即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我们不妨来好好对比一下这“哥儿俩”。   先说对乙酰氨基酚,商品名泰诺林,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种退烧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了一致肯定。口服,剂量按每次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计算,体温持续不降者可每隔6小时服用1次。不过,如果服用次数过多,有可能导致肝损伤。   再说布洛芬,商品名美林,是世界卫生组织为宝宝推荐的又一种退烧药,退烧作用强效平稳,可达6~8小时之久。口服,剂量按每次每公斤体重5毫克计算,若宝宝高烧可增至每次每公斤体重10毫克,一天之内服用3~4次。不过,其不良反应稍大一些,容易引发胃肠障碍、出血、出疹等,脱水或呕吐的宝宝不宜服用。   这两者各有优势。从起效速度看,对乙酰氨基酚胜过布洛芬,用药后30分钟内即可发挥作用;从作用时间看,布洛芬更胜一筹,退烧持续时间更长,退烧作用更强。因此,根据宝宝发烧情况不同,选药要有所侧重。如果宝宝发烧不太严重,对乙酰氨基酚为首选,有效退热又安全;如果宝宝发烧较重,则以布洛芬为佳,强效退热,效果持久。此外,也可采取两种药物交替服用的方法,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后4小时可使用布洛芬,使用布洛芬后6小时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以达到最佳的退烧效果,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无论选用哪种退烧药,都要给宝宝多喂水,让宝宝体液充足,保证机体通过充分散热达到退烧目的。   退烧药剂型大解读   退烧药的剂型不少,了解每种剂型的特点,对于用好退烧药也是必要的。   ⒈滴剂。药物浓度低的刺激性小,比较温和,药物浓度较高的需要父母遵医嘱或按说明书严格遵守用药量给宝宝服用。   ⒉口服液。由药物和适量糖浆配成,最适合2岁以上的宝宝。稳定性较好,易于储存和使用,但要注意开瓶后的保质期限。   ⒊混悬液。由不溶性药物加适当的辅型剂制成的“上液下固制剂”,便于分量服用。服用时要先摇匀再倒出,否则只喝到上液,浓度较低,起不到很好的治疗作用;而只喝到下液,浓度会很高,容易导致药物过量。   ⒋糖浆剂。其中的糖和芳香剂能掩盖一些药物的苦味,使宝宝更乐于接受。注意开瓶后不宜存放太久,避免变质,使用前要将液体摇匀。   ⒌颗粒剂。又叫干糖浆,味甜、粒小、易溶解,存放方便,不容易变质。服用时用少量温水溶解即可,随后需多饮水。   ⒍咀嚼片。其中加入了糖和果味香料,嚼服口感好,适合2岁以上的宝宝。服药时宝宝应保持安静,以免呛咳。平时要注意妥善保管,以免被宝宝当成糖豆误食。   ⒎锭剂。退烧效果好,但不良反应大,不推荐宝宝使用。   ⒏栓剂。形状像子弹,内含退烧成分,推进肛门内由直肠黏膜吸收,起效快。对于不能配合服药的宝宝或者胃肠道反应较重的宝宝,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⒐针剂。退烧快,但风险也大,安全性最小。首先,宝宝发烧的病因未弄清,一味地快速退烧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体温还可能再升高,而且反复打退烧针可使宝宝的体液消耗过多,引起脱水、虚脱甚至休克等严重后果。其次,快速退烧扰乱了宝宝的体温曲线,给医生的诊断增加了困难。再次,可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以氨基比林为例,可引起白细胞抗原结构的改变,导致血中白细胞减少,还可能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如果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