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农业科学 2005,38(11):2355-2359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大豆籽粒高无机磷突变体的选育和特性研究
1,2 1 1,2 1
袁凤杰 ,任学良 ,刘庆龙 ,舒庆尧
1 2
(浙江大学原子核农业科学研究所,杭州 310029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杭州 310021 )
摘要:大豆种子中的磷(P)60%~80%以植酸的形式存在,而植酸对于人和单胃动物是一种抗营养因子。本
研究采用 60Co γ 射线辐射诱变,首次在中国大豆资源中创造出籽粒高无机P含量的突变材料LPA-4297和LPA-1216,
并对其重要农艺性状作了初步的观察。根据突变体和亲本种子中不同 P 组分的变化,以及与前人在大豆和其它作
物中有关低植酸突变研究所得结果的比较,初步确定LPA-4297为低植酸Ⅰ型(lpa1 )、LPA-1216为Ⅱ型(lpa2 )
突变体。
关键词:大豆;高无机P;突变体;营养品质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utants with High Inorganic
Phosphorus in Seeds of Soybean
1,2 1 1,2 1
YUAN Feng-jie , REN Xue-liang , LIU Qing-long , SHU Qing-yao
1 2
( Institute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9; 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 and Nuclear
Technology Utilization,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Hangzhou 310021)
Abstract: In soybean seed, about 60%-80% phosphorous (P) is stored as phytic acid, which is believed as an important
anti-nutrition factor to human being and non-ruminant livestock. In this study, two soybean mutant lines, LPA-4297 and LPA-1216,
with high inorganic P in seeds, were induced and isolat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Chinese soybean germplasm by using 60Co gamma
rays irradiation. Preliminary observations on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the mutants in parallel with their parents were also made.
Based on the changes of P composition in mutan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大豆7S球蛋白(α+β)-亚基缺失型种质的α-与β-亚基基因的测序与分析.pdf
- 大豆24 kDa油体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pdf
- 大豆(Glycine max)GmDREB5互作蛋白GmUBC13的特性及功能.pdf
- 大豆LEA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分类和表达.pdf
- 大豆MIPS1基因的定位及其低植酸突变性状CAPS标记的开发.pdf
- 大豆孢囊线虫果胶酸裂解酶基因Hg-pel-5的克隆与分析.pdf
- 大豆蛋白质和油分含量QTL定位及互作分析.pdf
- 大豆对SMV3号株系的抗性遗传分析及抗病基因的RAPD标记研究.pdf
- 大豆对SMV数量抗性的表现形式与种质鉴定.pdf
- 大豆对灰斑病菌毒素的抗性及抗性遗传研究.pdf
- 大豆籽粒贮藏蛋白11S_7S比值与生态因子相关关系的研究.pdf
- 大额牛(Bos frontalis)与黄牛(Bos taurus) 的种间杂交研究.pdf
- 大额牛(Bos frontalis)与瘤牛(Bos indicus)的种间杂交研究.pdf
- 大花蕙兰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pdf
- 大喇叭口及灌浆期倒伏对夏玉米产量损失的研究.pdf
- 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VdLs.17)分泌组预测及分析.pdf
- 大丽轮枝菌分泌蛋白提取方法比较.pdf
- 大丽轮枝菌在棉花品种上的致病力分化研究.pdf
- 大丽轮枝菌致病性相关突变体快速筛选体系的建立.pdf
- 大麦_玉米间作优势及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的相对贡献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