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待我长发及腰 用iPad上课可好.doc
待我长发及腰 用iPad上课可好
2013年11月25日,笔者有机会参与了由南京市教研室组织的“南京市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专题研讨会”。在会上南京市弘光中学的徐志耀老师、南师附中江宁分校的闵洪全老师、第三初中孙晓光老师分别做了《光影韵,语文情》《渐露曙光的中小衔接之路》《墨韵书香》的讲座;另外,弘光中学的何欣老师开设了一堂运用iPad进行的《一起踏秋去――寻访钟山秋韵》公开课。下面即是笔者对“用iPad上课”环节的记录与反思。
课例简述
为了更好地记录寻访路上的点滴,更好地“与小伙伴们”分享,弘光中学在“文化寻访课程”中充分借助iPad这一先进的电子教学手段,将之与文化寻访的主题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行者手记》为主题,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展现了语文的特色。
每一个主题的《行者手记》,老师们都会提供大量的图文资料,提醒同学们“从这里出发”,并且都附有相应的“寻访提醒”,包括电子地图、交通路线提醒、景点介绍等。学生们则通过iPad的拍摄、录音等功能,记录“在路上”的寻访所得,并根据事先的分工,制作视频或PPT交流寻访成果。
本次,何老师带领学生们共同分享的《行者手记》是《一起踏秋去――寻访钟山秋韵》。
课上,何欣老师以《金陵晚报》等南京本土媒体对秋日钟山美景的报道作为导入,用iPad现场展示了《落秋暮 结伴踏秋可好》等图文资料。
全班同学根据自愿的原则分为八个小组,分别从秋风、秋景、秋画面、历史等方面入手,配合着斑驳的城墙、石像和庭宇,点缀起历史的厚重,还有秋风飒爽中漫步的人,三三两两、悠闲宁静,选择其中最钟情的画面寻访、记录、展示、交流。
这八个小组分别是“每一程都精彩1组” 、“每一程都精彩2组 ”、“秋风秋景1组”、“秋风秋景2组”、“深秋历史1组”、“深秋历史2组”、“秋日人情1组”、“秋日人情2组”。
每一组均派出两位同学汇报,并由本组一名成员点评视频或PPT制作及汇报情况。
其中“每一程都精彩”的两小组汇报,均采用视频展示。学生们一路上拍摄秋景,不管是琵琶湖潋滟水波,还是树树皆秋色,抑或一地斑斓的落叶、石像路上宁静行走的人们,均被同学们用iPad摄入,让人愉悦的是,在两组同学的镜头里没有“悲秋”的味道,而且视频的配乐很是欢快,倒真正应了“每一程都精彩”的主题。两组同学的iPad展示都很出彩,唯一遗憾的是第一组点评的学生只有草草一句“我们小组的视频很好”,第二组展示的学生将所有要说的话,均呈现在视频上,文字原本精妙,但学生现场的配读却不甚流畅,有些磕磕绊绊,破坏了视频与文字本身带来的美感。
何老师现场在iPad上做了点评,并同步呈现在每一个学生的iPad上,他及时指出这两组同学在视频取材上的优点,对学生在解读以及点评上的缺失进行了相应的指导。
“秋风秋景”两组同学,均采用PPT的形式汇报展示,一组名为“待红叶满枝,我们一起赏秋,可好?”通过秋风中的景致,验证“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情,只是这一组的孩子操作iPad时出现了一些错误,汇报时PPT的呈现与学生的口头表述总是不能同步。本组学生点评时诚恳地承认了这一点,何老师也为他们“不虚美、不隐恶”的点评表示赞赏。另一小组名为“秋”,引用了大量的诗文,来表达自己对秋尤其是钟山秋景的喜爱。何老师对两组同学引用诗文增加文章文采的做法均表示了肯定,并对两者的异同做了分析,他指出所引诗文必须能与自己的文章气韵相符,所以在诗句的选择上也必须下一番功夫。
“深秋历史”组,分别对“石像路”、“美龄宫”等做了简介,第一组采用的是PPT展示,第二组是视频展示,与前面视频不一样的是,这一组视频进行了先期的音效处理,视频中即有同学的配乐朗诵。不过“深秋历史1组”的孩子,他们PPT文字不是原创,所以在断句上出现了问题,甚至有个别字念错了。本组同学的点评是:“百度的内容太多了。”当何老师的点评同步出现在各位同学的iPad上时,大家都笑了,因为何老师的点评竟然与1组孩子的评价不谋而合,可见查找资料是必须的,但是原创更是可贵。
“秋日人情”组的同学特别可爱,他们的镜头下均有“最美的人”――穿婚纱的新娘,当然两组也有不同:1组的孩子侧重于一个热心的保安,他主动为同学们介绍相关景致;2组的孩子侧重于一个无名画师,告诉大家“高手在民间”。何老师对孩子们选取的视角均表示赞赏,尤其对“画中画”的创意拍案叫绝。
课后,来自于全市各区县的40余名教研员及骨干教师们分成四个小组,对何老师的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雨花分校的教研员戴锁清老师、宁海分校的特级教师王德庆老师、江苏教院附中的王生福老师、金陵汇文中学的朱佳伟老师分别发言,他们认为电子化手段的运用是教育的大势所趋,而何老师的课则展现了这一手段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表现了教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