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14》.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14》.doc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作者:福建省南安市实验中学 陈金缺 【教学设想】 本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丰富,细致生动,多用短句形成强烈的节奏感,读起来悦耳动听,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文章以游览为序写景,条理清楚,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把握题旨。本文学习的重点是通晓文意并背诵全文,理解作者借游记寄托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是教学的难点。词语、生字在预习中解决,个别晦涩语句、文言活用现象,只要能大体把握即可。教学安排二课时。 【设计理念】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本,教师适当点拨为辅,合作、体验、探究。 【教法指导】 运用整体赏析的导读法,从点、线、面的角度引导学生寻找、发现、品味小石潭优美的景致,从整体上感受课文的“美点”、题旨及写法。适当运用点拨法。 【学法指导】 要引导学生依托文本注解、工具书落实字音、词义,使他们能够通译全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领悟作者寄托的情感。重点放在对作者的抑郁忧伤之情的理解上。思考:什么引起作者的忧伤之情,在哪些语句中得到体现?生生、师生合作、体验、探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思路。 一、导入新课 柳宗元,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合称《永州八记》。他的山水游记常常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二、整体感知 1、听朗诵录音或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准字音和语气语调。 2、小组交流(四人),依托文本注解、工具书落实字音、词义;教师巡视,师生交流。 3、出示小黑板(或点击多媒体),给加点字注音,指名学生朗读: 篁竹()清冽()为坻() 为屿()为嵁()佁然() 俶尔()翕忽()差互() 寂寥()悄怆()幽邃() 4、齐读课文,让学生复述课文,体会景物蕴涵的作者感情。 5、合作探究,寻找、发现、品味小石潭优美的景致: ⑴整体赏析法示例:文中描绘的景物、作者的心境与石紧密关联,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个人找出相关语句,小组交流,师生交流) “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影布石上”这些语句明写“石”,说明这个潭的确是“石潭”。“闻水声,如鸣佩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其岸势犬牙差互”“凄神寒骨”暗写“石”:“如鸣佩环”形容水声清亮,说明石潭不同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依附岩石生长的优美形态;“其岸势犬牙差互”侧面写出溪岸的形状曲曲折折,全是石岸;“凄神寒骨”写出石的冰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 ⑵围绕一个“石”字,我们从各个角度品味到小石潭优美的景致,这种方法叫整体赏析法。请同学们依照这种方法,寻找、发现、品味美,扣紧小石潭的某一个“美点”,说说自己的理解。(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自由发表看法,教师适度点拨) 如:“水”、“清”、“动”与“静”、“景”与“情”、“乐”与“凄”等。 ⑶本文以游览为序写景,条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交代同游者) 6、自由朗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①青树翠蔓()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③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④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⑤明灭可见()() ⑥乃记之而去()()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全石以为底。 ②近岸,卷石底以出。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④往来翕忽。 ⑤佁然不动。 ⑥凄神寒骨。 3、熟读并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体会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一、检查作业 二、深入研读 1、齐背全文。 2、引导学生讨论。 出示总问题:本文描写的景与作者的情怎样融为一体? 预备子问题: ⑴围绕小石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⑵作者抒写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突出了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⑶文章开头写“心乐之”,结尾又写“悄怆幽邃”,前乐后忧怎样理解?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在全班交流中明确: ⑴围绕小石潭周边,作者描写了篁竹、青树、藤蔓;围绕小石潭本身,作者描写了水声、潭水、游鱼、溪身、气氛。第1段描写了篁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明小石潭人迹罕至,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这一段写景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 第2段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潭水的特点是清澈见底,游鱼的

文档评论(0)

tax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