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聚焦主题:让言语实践走向目标.doc
聚焦主题:让言语实践走向目标
编者按: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的语文能力,只能在语文实践中训练,惟有在语文实践中形成。语文实践空间极其广阔,实施阅读教学改革,须高度关注言语实践,明确言语实践目标,清晰言语实践内涵,丰富言语实践形式,让言语实践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目标清晰、指向明确、内容丰富的言语实践中得到语文素养的提升。笔者呈现给读着的这组文章,只是对阅读教学中的言语实践作了初步探索,期待有更多的老师都来参与这一专题的研究。
【摘 要】 主题感悟虽不是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却是情感熏陶、语言训练的重要依附。围绕主题进行阅读指导,教学才能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围绕主题安排言语实践,教学才能生机盎然,充满活力。教学须凸显主题,以主题引领言语实践;指向主题,让主题聚焦言语实践,以使言语实际能突出向度,体现标度。
【关 键 词】 主题;言语实践;目标
【作者简介】 黄桂林,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5) 07-0042-03
言语实践该指向什么?不少老师对此恐难清晰地回答。也许正因为如此,训练随心所欲、信手拈来的现象颇为普遍。结果,训练内容看似丰富多彩,训练效果却是微乎其微。重要原因就在于言语实践缺乏明确的向度。我们知道,写文章离开了主题,语言表达就失去了价值;读文章离开了主题,阅读感悟就失去了活力。可见,主题感悟虽不是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却是情感熏陶、语言训练的重要依附。围绕主题进行阅读指导,教学才能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围绕主题安排言语实践,教学才能生机盎然,充满活力。为此,教学须凸显主题,以主题引领言语实践;指向主题,让主题聚焦言语实践,以使言语实际能突出向度,体现标度。这样,言语实践才能走向目标。
一、展示主题:让内涵更清晰
无论叙事、写人或者写景,每篇课文都有抒发情感、表达中心的重点内容,这便是主题聚焦点,它是引导品读、推敲的关键。有些聚焦点并未详细叙述,这或因篇幅有限,或是特意留白。对此,须加以关注,选择开掘,拓展语言形象,丰富语言内涵,促进情感的感悟和主题的理解。如:“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日月潭的传说》)这是凸显人物形象的重点,倘若其中的形象不引导想象,学生就难以真切感受人物形象。为此,教者这样引导:
师:为了拿到金斧头和金剪刀,大尖哥和水社姐吃尽了千辛万苦。课文虽然只写了一句话,但这句话蕴含着丰富的形象。请认真读一读,具体想一想,你从中读出了怎样的形象,又从形象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读到了这样的形象:来到山前一看,山是那么高,简直是顶天立地;坡是那么陡,都是悬崖峭壁。而他们没有畏惧,而是沿着陡峭的山路艰难地向上攀去。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为了拯救日月,无论吃多大的苦也不怕。
生:我似乎看到了这样的画面:他们正在山路上艰难地走着,不多久,高高的悬崖挡在了眼前。怎么办呢?环顾四周,不禁眼睛一亮,原来他们发现不远处有根古藤垂了下来,他们用手一试,发现能够承受,于是便抓着古藤攀上了悬崖。
通过抓住重点,想象画面,“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等,都变成了具体的画面,学生从中具体感受了两人为民造福勇敢顽强的精神。此后,教者又出示句式,引导梳理形象,要求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成语:
悬崖峭壁令人(头晕目眩),他们(想方设法)地攀了上去;羊肠小道令人(心惊胆寒),他们(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杂草灌木令人(望而生畏),他们(从容不迫)地踩了过去;毒蛇猛兽令人(毛骨悚然),他们(无所畏惧)地闯了过去……暴雨是那么狂,淋得他们(有气无力);冰雹是那么猛,打得他们(遍体鳞伤);山洞是那么多,看得他们(眼花缭乱)……。终于,他们找到了藏宝洞,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这时二人已经(筋疲力尽),但他们又(马不停蹄),直奔潭边……
通过形象的拓展和梳理,学生依据重点词句合理想象的能力、借助形象深度感悟的能力、根据语境选用成语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训练,而形象的拓展与梳理,成语的运用和积累,都在于联系文本内容,加深对主题的感悟和理解。有了上述过程,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就越发高大而丰满,学生对他俩的崇敬之情就越发具体而真切。
可见,抓住集中表现主题的句子,以有效的方法展示具体丰富的内涵,显现句子内涵对文章中心的凸显作用,能让学生在内涵的拓展和中心的关注中,提升语言的解读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二、拓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