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布利特对兔左中层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活性的影响.pdf

伊布利特对兔左中层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活性的影响.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伊布利特对兔左中层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活性的影响

中文摘要 伊布利特对兔左室中层细胞 瞬间外向钾电流活性的影响 摘 要 目的:心脏病的死亡率在我国跃居前列,室速、室颤等 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根本原因。CAST(心 律失常抑制试验)和SWORD(口服d.索他洛尔试验)等提 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究方向已转到了钾通道阻滞剂尤其 是能同时阻滞一种以上离子通道的钾离子阻滞剂上。伊布利 批准,1996年在美国上市。多数认为伊布利特是对新近发生 的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的首选转复药物。其对室性心律失常 的动物试验表明:伊布利特能抑制室速和室颤的发生,可使 除颤的阂值降低,对心室颤动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临床上对 冠脉疾病患者的电生理研究发现,使用伊布利特后心室肌的 均延长,且呈剂量依赖性。研究发现心室壁中层的心肌细胞, 即M细胞具有独特的电生理特性:如动作电位呈典型的“峰 和圆顶”状,且呈明显的慢频率依赖性,这些特点决定了M 细胞在折返性心律失常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瞬间外向钾电流 (I协)是参与心肌复极的重要离子流,它参与了动作电位复 极化的1相和2相,形成动作电位l相切迹,并和L型钙通 道共同形成动作电位平台期。 以往的研究证实了伊布利特 对复极时钾外向电流(Ik,)的抑制作用,但对于瞬间外向钾 电流的作用未见报道。本课题利用膜片钳技术,旨在探讨伊 中文摘要 布利特对左心室肌M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活性的变化,从而 探讨伊布利特的抗室性心律失常机制。 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 新西兰大白兔60只,体重1.5~2.Okg。20只作为正常 对照组,20只作为伊布利特10-Smol/L组,20只作为伊布利 特10‘6mol/L组。 2细胞分离 利用酶解(胶原酶,Sigma公司)的方法分离心室肌细 胞,定位方法:紧邻心外膜侧1~1.5mm为外膜层细胞(Epi), cells)。 ,tj,3l-膜下2-3ram取心肌中层细胞(M 3药物 富马酸伊布利特由北京红惠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实 验时在I协灌流液中加入伊布利特使其最终浓度达到 10~mol/L、106moVL。 4电流记录 应用膜片钳全细胞的记录方法,记录正常对照组、伊布 8.53软件控制,通道信号由 录的刺激程序由pulse+pulsefit EPC.9膜片钳放大器放大,通过Ag-AgcL电极丝和填充电 极内液的微电极导入细胞,产生的电流信号经EPC-9转换, 8.53软件采集、分析。 为pulse+pulsefit 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包作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i±s)表示,首先进行组问均衡性检验,两组计 量资料采用t检验,成组资料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O.05 中文摘要 为有显著性差异的标准。 结果: 1 I。o电流的变化 1.1 I.V曲线的变化 伊布利特1 电流.电压曲线(I.V曲线)均下移,呈电压依赖性线形激活 pA/pF pA/pF 特10。5mol/L与10’6mol/L卡日比PO.OI。 1.2稳态失活曲线的变化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伊布利特10巧mol/L组和伊布利特 10。6mol/L组的I。o失活曲线明显左移(即向超极化方向移动), 以‘10巧mol/L左移更明显。对照组半数最大失活电压(Vo.5) PO.01。 1.3对失活后再恢复的影响 当两个脉冲间隔时间为90ms时,对照组恢复82%, 中文摘要 恢复的程度,P均O.01。 1.4不同浓度伊布利特对心室肌细胞I。o膜电容的影响 布利特10。6mol/L组电容为(12 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uqie9573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