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伊布利特对兔心肌细胞快钠电流活性的影响
中文摘要
伊布利特对兔心房肌细胞快钠电流活性的影响
摘 要
目的:房颤是临床上最普遍存在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据
Framingham心脏中心研究,成年人房颤发生率为每年4%,
随着病人年龄增加,房颤的发生率也增加,25—35岁人群发
生率少于0.05%,而大于69岁患者年发生率超过5%。房颤与
发病率尤其与栓塞的发生密切相关,估计房颤患者每年中风
发生率高达4.5%。房颤能降低活动耐量,也能因长期快速心
律失常导致心肌病。电转复房颤在某些患者可能无效,如长
时间的房颤、心房扩大、高龄、潜在疾患、高胸廓阻抗,在
应用直流电转复时,约有20%的房颤患者会发生转复失败,
或在数分钟内复发。因此临床中药物转复房颤对改善患者心
功能及降低栓塞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CAST实验己证
实某些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增加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
率,在过去10年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究热点已经从I类药
物转移至Ⅲ类药物。近年来研究表明新型III类抗心律失常
药物一伊布利特,在多数临床试验中证明有快速转复房颤、
房扑的作用而成为治疗心律失常的主要药物之一。目前国内
外已对伊布利特的电生理作用做了大量研究,证实伊布利特
通过抑制复极时K+外向电流(Ikr),促进平台期缓慢内向
Na+电流,促进平台期内向Ca2+内流,从而延长动作电位
(AI
D)时程和有效不应期(ERP)来终止折返激动。国内
外对伊布利特离子通道的研究集中在各种K十电流、ca2+电流
及缓慢内向Na+电流,而对快钠离子通道的研究未见相关报
中文摘要
道。国外有相关实验证实加入钠通道拮抗剂河豚毒(TTx)
后不能缩短伊布利特所延长的APD及ERP,但这不能说明
伊布利特对快钠离子通道没有影响。本研究以酶解法分离新
西兰大白兔心房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直接记录
不同浓度伊布利特对心房细胞快钠通道的影响,从而探讨其
抗房颤/房扑的部分离子通道机制。
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新西兰纯种大耳白兔40只,由河北医科大学
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雌雄不拘,体质量1.5~2。0kg。随机抽
心房肌细胞,四组细胞均来源于心房细胞。
3给药方法:分别把伊布利特纯品(由北京红惠生物制药股
份有限公司提供)溶解于INa细胞外液中使伊布利特终浓度
度伊布利特的细胞外液灌流细胞,流速2ml/min,大约3~5
分钟。
4电流记录: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记录对照组及伊
布利特三个浓度组干预下心房细胞I。。活性的变化,包括IN。
I—V曲线、稳态失活曲线及失活后再恢复曲线,并与正常对
软件控制,通道信号经EPC.9膜片钳放大器放大,通过
Ag-AgCI电极丝和填充电极内液的微电极导入细胞,产生的
中文摘要
5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
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i±s)表示,首先进行组问均衡性
检验,两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成组资料间比较采用方差
分析,率(%)的比较用X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
异的标准。
结果
1伊布利特对兔心房细胞IN。I—V曲线的影响
观察正常对照组、伊布利特三个浓度组(10。7、10西、10巧
mol/L)心房细胞所记录的原始IN。电流形态曲线。四组细胞
时反转。应用伊布利特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I—V曲线上移,
变化呈浓度依赖性,以伊布利特10。5mol/L浓度组上升最明
显,但IN。电压依赖性不变,对激活电位、峰值电位、反转
电位及I—V曲线的形态轨迹均无影响。
±4.67pA/pF(n=12
-68.82±4.43 cells),峰值电流密度较对照组下
pA/pF(n=14
cells),较对照组下降了
流密度为_45.26±3.46pA/pF(n=1l
cells),较对照组下降了
度为-33.46±3.1lpA/pF(n=11
6I.59%,P0.01。伊布利特三个浓度组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下
降,P0.05。伊布利特三个浓度组之问比较显示三组问有显
著差异且呈浓度依赖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plag1、pagl1、plagl2、niap和smac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pdf
- psihbvx制乙肝病毒复制和表达的研究.pdf
- pten、p-kt在白藜芦醇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与促进其凋亡中的作用.pdf
- pten在七氟后处理激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作用.pdf
- pten,cahepsin d与乳腺癌长期预后关系的研究.pdf
- rapamycn与as<,2>o<,3>联合诱导nb4细胞凋亡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pdf
- rassf1a因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cerbb-2基因表达的关系.pdf
- rblag2-lga纳米疫苗对rblag2诱导的小鼠气道变态反应炎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pdf
- rcas1在人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pdf
- rem睡眠剥夺大鼠下丘脑及中脑神经肽的影响.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