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配合饲料配制前的准备工作(h)精要.ppt

第一章配合饲料配制前的准备工作(h)精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配合饲料配制前的准备工作(h)精要.ppt

配合饲料配制技术 Mixed F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动物科学本科专业(技能型)的一门(方向)选修课,理论26学时、试验6学时; 配合饲料配制技术是阐明配合饲料配制前的准备工作、各类动物配方设计要点及相对应的配合饲料配制技术的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各种配合饲料的配制技术及其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 通过理论教学,了解配合饲料配制前的准备工作,掌握预混合饲料配制技术、浓缩饲料的配制方法及使用、猪禽配合饲料、反刍动物精料补充料及TMR配制与应用技术。 通过实验教学,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不同动物饲料配制,培养和提高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能力。 《饲料生产与应用技术》,刘庆华,李琰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饲料配方与配制》,田玉民,苏玉虹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饲料学》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王成章等编写,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饲料原料学》白元生、张延利等编写,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动物饲养学》 胡坚 主编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饲料配制技术手册》齐广海 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配合饲料配制技术》王和民、李锦明编写,农业出版社,1990 1. 闭卷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2. 识记20%,领会30%,简单应用40%,综合应用10%。 3. 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 选择题、 判断题 简答题、计算题和论述题 8、小麦 蛋白质含量高,赖氨酸缺乏,矿物质中钙少磷多,70%以上属于植酸磷,热能低于玉米。 鸡:饲喂效果为玉米的 90%左右,不宜粉碎太细,易产脏蛋,饲料利用率降低。 猪:可以大部分取代玉米作为肉猪料,宜粗碎。可以节约蛋白质原料,改善屠体品质。 9、大麦 有皮大麦与裸大麦,蛋白质含量高于玉米,氨基酸除亮氨酸外均比玉米高,但利用率比玉米差;粗纤维比玉米高,63%的磷为植酸磷。还含有部分单宁,适口性较差。 猪:因能值低,粗纤维高,仔猪避免使用,在肥育猪中用量一般不超过25%。 鸡:饲用效果明显低于玉米,如果使用需注意蛋黄品质并注意调整采食量和能值的关系。 10、稻谷 蛋白含量较玉米低,但品质优于玉米;粗纤维较高,有效能值低于玉米和小麦;淀粉颗粒小,易糊化;糙米粗纤维和有效能值与玉米相当。 稻谷对猪和禽的饲喂效果只有玉米的85%。糙米饲喂效果与玉米相当,但可能使猪的胴体脂肪变软,鸡的皮肤、脚胫和蛋黄颜色变浅。在乳猪料中部分替代玉米可防腹泻。 NRC的饲养标准上网查询 /napsearch.php?term Nutrient+Requirements+of+beef+Cattle 二、调整标准 1、参考推荐标准 对既有明确市场、动物种类、生理阶段,又有相应品种的推荐量标准时,以标准为参考。如AA肉鸡的标准,迪卡种猪的建议营养供给量。一般建议水平高,不再加安全系数。 2、分类找主体,制定标准 对于广泛而零散的市场,用户较多,品种不一,可进行大致的分类, 找出主体部分,如白鸡饲料、褐壳蛋鸡饲料、鲤鱼饲料与混养鱼饲料等,并制定相应的营养标准 。 二、调整标准 3、通用型饲料 小型饲料厂通用的配方其执行标准具有灵活性。作为猪的各阶段全价料来讲,在国家标准基础上,在蛋白质、氨基酸方面外加10%的安全量足够,磷应不低于标准,盐应稍高,而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配方标准应按集约化猪场的饲料进行制定。有人建议在于农村散养条件下,猪的维生素供给且达到集约化水平的70% ~ 80%,微量元素以锌、铜、锰、硒、碘为主,铁可少加。蛋白质的标准应该稍高一些。 二、调整标准 4、环境因素的影响 标准的制定是以近似采食量为基础,而环境条件尤其是温度对采食量影响很大。如寒冷与温暖季节采食量每只鸡相差达8 ~ 15g/d。 在饲料能值不变的情况下,与温季相比,冬季可将日粮中粗蛋白质、钙、食盐、微量元素等下调6% ~ 8%。 对于仔猪与育肥猪,应积极诱导其采食。高硒地区,添加剂设计时就应注意减少硒的用量。 二、调整标准 5、生产中的变异 检测化验手段、计量设备、搅拌、人为误差、自动分离、其他质量控制措施。 在原材料的蛋白含量比较明确的条件下,配方设计时的执行标准如提高0.6%~ 1.0%可基本满足要求。 鉴于我国近年来抽测的产品质量状况,钙的变化是导致不合格的重要因素,所以,设计值应特别注意不要偏高。 磷、盐等的允许范围很大。在饲料原料数据库中未给出水溶性氯化物含量。 二、调整标准 6、能量蛋白质比 在确定蛋白质含量中有重要作用。因生产条件下受原料条件或成本影响,执行标准中的能量与饲养标准中常有差异,一般常依蛋能比及氨基酸能量比进行折算 如肉鸡后期能蛋比要求165,则设定能值为13.39MJ/kg时,蛋白质为19.4%。而当能值为12.56M

文档评论(0)

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