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川大李苓大众传播学信息的交流与符号理论祥解.ppt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 信息的交流与符号理论 Everything Is Touching You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苏欢 本章的学习要点: 1,认识符号,理解符号 2,符号的互动 符号-传播的基因 传播本质上体现为信息的流通。那么,信息是怎么流通的呢?这就涉及到传播活动的最基本的要素-符号,因为信息正是凭借符号才能流通。事实上,信息首先就表现为符号,或者说是一种信息的外在形式就是某种符号。 世界上没有离开符号而单独存在着的信息,正如没有不包含信息的符号。符号总是负载着某种信息,信息总是表现为某种符号。 w 在传播活动中媒介所运载的其实是各种不同的符号,受众所接受的也是各种不同的符号,通过对符号的解读才能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意义,完成对信息的分享过程。 郭庆光说:“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而意义则是信息的精神内容。在社会传播中,任何信息都携带着意义,而任何信息也都必须通过符号才能得到表达和传递。” 原始的符号-岩画 是古代人类描绘和凿刻山岩上的图画。古代先民采用石制、金属工具〔也是使用矿物颜料绘画的〕,将自身的原始宗教信仰、生产、生活场景描绘或凿刻在深色岩石上。岩画采用平现布局、二度空间构图,它以质朴的手法,刻画出先民自身居住、狩猎、畜牧、征战、人物、动物、以及图腾崇拜等等与繁衍生息息息相关的场景图形,以此来表达思想,感受生活,抒发情感,寄托心灵祈盼和精神信仰,再现了古代不同历史时期游牧先民活动的方方面面,是古代当地先民生产生活状况的形象记录和生动写照。是一种以图形代替文字的文献宝库,故而被誉为“历史的语言”,美术界认为岩画是“艺术之源”。 岩画是古代人类创造于地上的文化遗存,它从远古走到今天,从洪荒迁入殿堂,变换了时空。通过形象的展示手段,使岩画的文化内涵得到淋漓尽致的艺术表现。 岩画如诗,抒发出古代游牧民族人与动物互为依存、休戚相关的朴素情感,以及先民们热爱生活迷恋草原的赤诚情怀; 我国著名新闻学者任白涛在《综合新闻学》一书中用了大量篇幅研究了人类原始形态的新闻传播情况。生活在原始公社时期的阿拉斯加因纽特人(爱基斯摩人),常常用图像来传播信息,有一幅刻在木板上的图像(如上): 1882年,根据当地一位名叫诺莫的居民解释,这些图像表达的信息是:1、讲话的人右手指自己,左手指示要出发的方向;2、举起桨来,表示乘船;3、右手托住头表示睡觉,左手高举一指表示过了一夜;4、图中有两个小点,表示在一小岛中有两间小屋;5、更向前进;6、又有一个小岛;7、右手托头,左手伸出二指,表示过了两夜;8、用鱼叉去叉左手方向的海豹;9、海豹;10、射箭;11、两人乘木舟归来;12、回到自己家中。它的全部意思是:“我乘船到那个岛住了一夜;又到了另一个岛,住了两夜。捕了一头海豹后与同伴乘船回家。” 古代的符号传播 ①烽火台:烽火台,俗称烽堠、烟墩,系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烽火台,是古时的通讯设施,通过燃放狼烟来报告敌情。 烽火台建在便于瞭望的山冈上,孤立分散,因年久失修,多已不存。如果稍加留意,还能看到一些残存的土墩遗址。 “烽火连天,狼烟遍地”,人们形容战争常常这样说。“狼烟”是指点燃狼粪放出的烟,飘得很高又不易消散,可孤烟直冲云霄,最为醒目。由于烟燧常用狼粪作配料,“狼烟”遂成了“烟燧”的代名词。 ②烽火:烽火台往往是就地取碎石块、黄土垒筑的墩台。如遇敌情,白天燃烟称为“隧”,夜间点火叫做“烽”,故又称“烽燧”或“烟墩”。烽火台的历史比长城还古老。明朝的烽火台称为烟墩、墩台。每座墩台都有房屋,住守士卒5——6人,多则30人,设“燧长”。烽火台上必须有一人登台瞭望,若擅离职守,贻误军情,将要受到重罚。遇到敌情时,除了放火、燃烟,还要放炮。燃料中,要加上硫磺、硝石,使炮声和烟火同时发出,使敌情得以快速准确传递。对于施放烟、炮的数量,也有明确的规定。敌来百人上下,放1烟1炮;500人左右,放2烟2炮;千人以上,放3烟3炮;5000人以上,放4烟4炮;万人以上,放5烟5炮。为使烽火台的士卒记住,还把这个规定编成《传烽歌》,教士卒背熟。当时,只几个时辰,就能把千里之外的敌情传到朝廷。朝廷即可根据敌人数量制定对策,调兵遣将,迎击敌人。 ③孔明灯:是汉代发明的一种用于军事讯号的灯。 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工智能一种现代方法第四版习题答案_人工智能_一种现.pdf VIP
- 【+高中语文++】《师说》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VIP
- 入团志愿书(2016版本).pdf VIP
- C++程序设计(西北工业)中国大学MOOC慕课 章节测验客观题答案.docx VIP
- 部编版(2024秋)语文一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阅读-1.秋天课件.pptx
- 对当前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建设的一些思考 毕业论文.doc VIP
- 17混凝土外观质量创优评比管理办法.docx VIP
- 中质协六西格玛黑带考试真题及答案7辑.pdf VIP
- 充电站土建及电气安装施工方案.docx VIP
- 铝灰的回收利用可行性方案.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