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谢英俊的乡村建营造原理、方法和技术研究
万方数据
谢英俊的乡村建筑营造原理、方法和技术研究
专 业:建筑学硕士
研 究 生:武玉艳
指导教师:陈景衡 副教授
摘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乡村聚落环境正发生着深刻而快速的转型。从乡村
的物质环境建设层面来讲,乡村建筑作为乡村聚落环境的基本单元,首先要面临
转型的挑战。然而乡村并没有做好转型的准备,在快速、大量的建设中出现转型
被动、盲目、乏力的问题,根本原因是乡村内部原有的建筑营造活力被切断,严
重阻碍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台湾建筑师谢英俊第一次将可持续建筑与自主建造联系起来,以1999年台湾
9·21地震灾后重建为契机,开始其乡村建筑实践,并以邵族部落的重建入选联合
国最佳人居环境奖,蜚声海内外;2004 年,将其乡村建筑营造理念、技术等带入
大陆,目前已完成 1500余套家屋重建,所获业内奖项二十多项,他不仅关心房屋
的建造,同时关注建造过程中社会、文化、本土技术等要素,经过十几年持续在
乡村建筑实践中的摸索和理论知识的积累,最终形成不以个人为主导的建筑营造
体系。
本文在适宜技术的理论框架下,通过对谢英俊的乡村建筑营造原理、方法和
技术的研究,横纵向对比分析其建筑发展脉络及乡村建筑援建模式的特点,探讨
其与乡村本土建造的矛盾,以一个建筑师的乡村建筑实践引发关于建筑师介入乡
村建筑营造体系的思考,对探索乡村建筑营造模式有所推进。
首先是谢英俊的乡村建筑营造模式总述、乡村建筑实践案例的现场跟踪报道
及后期观察;其次,主要延伸到建造组织方式和援建技术两个方面,对 “协力造
屋”、非整体性工业化结构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与本土建造的矛盾;最后,
揭示现象背后的问题和原因,总结其优秀经验和不足,为探索适宜的乡村建筑营
造模式提供思考方向。
关键词:谢英俊;乡村建筑;营造原理、方法和技术;适宜技术 ;反思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Study on the Principles,Method and Technology to Create of
Hsieh Ying-chun’s Rural Architecture
Specialty: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theory
Name : Wu Yuyan
Instructor :Associate Prof.Chen Jingheng
ABSTRACT
More than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environment of Chinas rural
settlements is undergoing profound and rapid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in terms of the level of villages, the first challenge of
transition is rural architecture what as the basic unit of rural se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