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磷酰胺与异环酰胺致肝毒作用机理探讨.pdf

环磷酰胺与异环酰胺致肝毒作用机理探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磷酰胺与异环酰胺致肝毒作用机理探讨

环磷酰胺与异环磷酰胺致肝毒作用机理探讨 摘要 摘要 环磷酰胺(CP)与异环磷酰胺(IFO)同属氮芥类烷化剂,在化学结构上 仅有一个氯乙基位置不同。两药在体外均无活性,必须进入体内经微粒体P450 代谢活化后才能发挥烷化作用。文献报导CP具有肝毒作用,而IFO在此方面 未见专门报导。本研究以整体大鼠和新鲜分离的大鼠肝细胞为实验材料,从氧 化性细胞损伤角度入手,观察了两药对肝细胞的毒性,并对可能的致毒机理进 行了探讨。研究中建立了大鼠肝细胞分离培养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功能考察, 认为该法可以满足本研究工作的需要。 【体内实验表明,大鼠经腹腔注射cP或IFO(200 mg·瞎1·d-1×5d)后,血浆生化指标和肝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未见显著变化, 肝组织中巯基状态则发生了明显改变,总巯基、非蛋白巯基、蛋白巯基均有不 同程度下降,在停药后第7天降至最低值,第10天有所恢复,其中蛋白巯基 的下降在总巯基的耗竭中起了主要作用。体外实验发现CP和IFO在高于10mM 的浓度下不仅引起混悬培养肝细胞的存活率下降,胞内LDH、ALT、AST泄 漏,还引起胞内总巯基、非蛋白巯基、蛋白巯基下降,上述变化均呈现明显的 量效和时效关系。研究发现无论体内、体外实验,等剂量条件下,CP引起肝 损伤的各项指标改变除个别点似有比IFO严重的趋势外。大部分时间点两药引 起的改变没有显著性差异。体内实验还表明,CP和IFO对肝微粒体P450有抑 制作用,CP引起肝微粒体P450含量逐步下降,停药后第7天降至最低值,第 似的抑制规律。形态学观察发现CP可致肝小叶中央区肝细胞萎缩,严重时出 现点状及小灶性坏死,坏死区和汇管区慢性炎细胞浸润,散在肝细胞空泡变性。 IFO致肝小叶中央区肝细胞明显空泡变性,散在点状及小灶性坏死,坏死区和 汇管区慢性炎细胞浸润。扫描电镜发现肝细胞表面出现鼓疱是CP和IFO对肝 细胞毒性的~种反应,大疱脱落,细胞表面修复出现凹陷区,大疱溃破,细胞 表面出现小孔,引起胞内酶泄漏。进一步观察肝细胞内部结构发现CP和m0 作用下的肝细胞内出现大量次级溶酶体,细胞内空泡数量显著增多,此外还可 见到粗面内质网扩张,脱颗粒,滑面内质网囊泡变,线粒体高度水肿,嵴断裂,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第1页共107页 环磷酰胺与异环磷酰胺致肝毒作用机理探讨 摘要 排列紊乱甚至消失,有的线粒体呈空泡化,有的则变形、扭曲。在我们观察的 时间点两药引起的这些改变没有显著差异0—、一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认为cP和IFO对肝细胞毒作用不仅可能表现在肝功 能的损害上,还表现在肝细胞形态结构的改变和对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功能 的抑制,临床使用时对肝脏损伤的判断不应只限于肝功能测定。阵剂量条件下, cP引起肝损伤的各项指标改变以及形态学变化似比IFO的严重,但仅在个别 点上有统计学意义。由于IFO临床使用剂量为CP的4—5倍,临床上对IFO 引起的肝损伤仍应给予高度重视。本研究表明CP和IFO对大鼠肝有损伤作用, 导致肝损伤的机理主要与氧化应激致细胞内巯基状态的改变、细胞骨架破坏高 度相关。细胞内钙稳态是否参与cP和IFO致肝损伤有待深入研究。尹一、一 荚■词t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肝细胞;巯基;氧化性损伤;P450;光 镜;电镜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第2页共107页 环磷酰胺与异环磷酰胺致肝毒作用机理探讨 ABSTRACT ABSTRACT and bomwell—known ifosfamide(IFO)arealkylating Cyclophospharnide(CPl inthestructuresofthem difference isthereisa

文档评论(0)

chuotuo00757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