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入口流动方式对双层微通道热沉传热性能的影响.pdf
第 1O卷 第 17期 中 国科 技 论 文 V01.1ONo.17
2015年 9月 CHINA SCIENCEPAPER Sep.2015
入 口流动方式对双层微通道热沉传热性能的影响
翟玉玲 ,夏 国栋 ,杜 墨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北京 100124)
摘 要:提出了双层微通道热沉两种新的流动方式,逆流CB-DL(逆流B形式)与逆流CC-DL(逆流C形式),并用数值模拟的方
法研究这两种流动方式对热沉整体温度分布及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流动方式顺流P-DL与逆流CA-DL对比,采用
CB-DL流动方式时,热沉底面温度先升高后下降,温度最高点集中在热沉的中部,温度分布相对均匀;而且当泵功PPO.05W
时,与其他入口流动方式对比,采用逆流CB-DL的底面温差及热阻最小,这是由逆流 CB-DL的流动特点决定的,当流体流入上
层通道时,由于上层流体带走的热量小于下层的,流体受热温度稍微提高,这时上层受热温度升高的流体流入下层,减小 了下层
流体的入口温度与底面温度的温差,因而有效地减少流体与底面温度的不可逆损失,从炯 的角度说明有效提高了热能的利
用率。
关键词:强化传热;双层微通道热沉;流动方式;热阻;泵功
中图分类号:TK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783(2015)17—2050—04
Heattransferperformanceofenhancedheattransferprocessinmicrochannelheatsinks
ZhaiYuling,XiaGuodong,DuMo
(SchoolofEnvironmentandEnergyEngineering,Beij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Beijing100124,China)
Abstract:T0studytheheattransferperfofnianceofenhancedheattransferprocessinmicrochanne1heatsinks,twonovelflow
mannersofadouble-layermicroheatsinkarepresented,i.e.,counterflow CB-DLandCC-DL.Theeffectoftotaltemperature
distributionandheattransferperformanceonthem iSinvestigatednumerically.Resultsshow thatforcounterflow C DL。the
bottom temperatureincreasesfirstlyandthendecreasealongtheflow direction。thusthemaximum temperatureiSlocatedatthe
middleoftheheatsink.Comparedwithflowmanners,thetemperaturedifferenceandtherma1resistanceareminimum whenPP
O.05W .ThereasoniSthatthe1ower-layermicrochanne1canremovemoreheatthantheupper-layermicrochannel,thusresul—
tinginalittletemperatureriseofthe1ower-layerfluid.Thiscanhelptoreducethetemperaturedifferencebetweentheinlettern—
peratureofthelower-layerfluidandthebottom temperature,therebyhelpingtOdecreasetheirreversibilitycausedbyfluidflow
andthebottom temperature.Forilltheview pointofexergy,itisfavorabletoimprovetheutilizationofheat.
K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亚洲金融危机与国际资本市场.pdf
- 交互视角下的知识流动与企业动态能力关系研究——以苹果公司为例.pdf
- 交易效率对生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28个发达国家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pdf
- 产业转移背景下科技人才流动模型研究——基于福建省的实证调研.pdf
- 产品内分工视角下我国对外贸易新常态研究——兼论亚投行与丝路基金的功能定位.pdf
- 京津冀区域制造业同构现象再判断--基于分工视角的研究.pdf
-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动力与动力机制.pdf
- 人力资源流动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实证研究——以徐州市为例.pdf
- 人口流动对城乡生态环境和谐的影响研究——以安徽省为例.pdf
- 人口流动视域下的乡村治理瓶颈及其突破路径——基于枞阳县山水村的实证研究.pdf
- 全球价值链分工下的双边贸易收益核算以中美贸易为例.pdf
- 全球股市脱离经济基本面成因、风险与应对——兼论对中国的启示.pdf
- 共青团工作视野下流动儿童精神文化生活思考——基于小蒲公英健康成长计划实践.pdf
- 关于城市化发展中过度集聚问题的思考——基于迂回生产分工模型视角.pdf
- 农民流动与家庭社会资本变迁.pdf
- 净浆流变性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pdf
- 出口结构对循环流化床提升管内气固流动的约束影响.pdf
- 分工、经济增长与能源可替代性基于山东省数据的分析.pdf
- 分工深化视角下落后地区产业发展路径——基于广东省城市面板数据.pdf
- 分工理论的社会基础及其演化逻辑——一个思想史的考察.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