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案例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合适的课程 (1)国家课程校本化 (2)地方课程主题化 (3)校本课程多元化 1、社团课程内容设置: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 成立组织 课程申报 招新互动 选择课程 场地调配 课程实施 2、社团课程运作管理: 在规范中体现自主 3、社团课程的评级激励:在全方位中体现过程性 (1)对课程的评价 从比赛成绩、社团受欢迎度、学生的学习反馈、成果展示的效果等进行全面评价。 (2)对教师的评价 从开发方案、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成果等方面评价;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重视家长、学生、教师同行、校长对教师的评价。 (3)对学生的评价 不仅关注成果,也要关注活动过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评价方式力求多样化如: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成长档案袋等。 2、合适的校本教研制度 1、“会诊式”行动研究到“三人行”合作研究 2、立体化实施的教学常规 a、在线交流,行为改进 b、课堂调研,过程监督 c、年段过关,质量监控 3、为教师搭建“适性成长”的平台 (1)自信校园 蔚斗小学一楼大厅,除了校史陈列室还设置了“小荷尖尖”和“一池春水”静态展区和“豆豆小舞台”,为孩子们的个人风采和社团活动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每个楼层都设置了“校园红黄蓝”展区,作为学生行为习惯评价及社会展示窗口;在各个楼道都能看到学生的作品。通过这种多样化的物化平台,让学生在校园里找到自己的身影培育自信。 3、合适的校园文化环境 墙体文化 (2)宜学校园 在蔚斗小学的花坛里,我们看到种植物的身影,学校的绿地也成了一门课程 。 4、合适的班级文化 (1)合适的班级活动 (2)合适的班级制度 (3)合适的班级环境 如班牌设计,包括班级吉祥物设计、集体照、班主任寄语;其次是班级的室内布置,包括墙报、黑白报、教师生态绿化等。学校将通过评选打分,要求各班班主任带领学生发挥智慧,布置属于自己的“适性教室”。 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学校文化的理论提炼还可以加强 2、团队管理的问题 3、丰富的活动有时让教师个人特长受限 校园文化培育与特色发展的建议 1、从学校历史或办学传统中发现和提取有特点、有价值的因素,进行提炼,使之升华,形成学校特色。 2、分析、聚焦学校已有的优势,并将其提升,扩展为学校特色。 3、将优秀教师的特色迁移、扩大、发展为学校的文化特色。 4、学习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学校实际内化、建设,形成学校特色。 5、在学校已有“特殊性”的基础上,发展、建设学校特色。 6、将改革创新的突出亮点和成就发展为学校特色。 7、将课程建设的独到之处发展为学校特色。 校本课程是特色学校发展的载体 开发校本课程是凸显学校特色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 特色学校的特色最终还是要体现在培养的人身上,每一所特色学校都有其特色办学目标,特色办学目标的实现必须以特色校本课程为载体。 特色校本课程的功能主要是为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潜能、个性服务。在特色理论形成后,就必须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特色校本课程,特色校本课程集中体现了特色学校的特色,特色学校要形成自己特色校本课程。 策略 (一)合理的特色定位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基石。 (二)具有特长的教师是形成特色学校的前提。 (三)教育科研是创建特色学校的源泉。 (四)不懈实践追求是形成特色学校的保证。 (五) 创建特色学校对校长素质的要求。 案例:上海观澜小学 案例:上海观澜小学 小学简介: 浦东新区观澜小学(原浦东新区城厢小学)是一所具有180多年悠久历史的百年老校。她位于川沙镇东南隅,创建于1834年,始名“观澜书院”,1903年改为“川沙小学堂”,解放后命名为“川沙县城厢中心小学”,1961年改为川沙县城厢镇小学,同时被列为上海市重点小学。1993年撤县建区改为浦东新区城厢小学,2004年10月易名为浦东新区观澜小学。 案例:上海观澜小学 小学的历史: 1834年,江苏元和县令何士祁升任川沙同知,对川沙地区“不设学、民风不厚”深感忧虑,为此捐俸银一千两,与人联合创建观澜书院,由此开创了川沙教育之先河。何士祁阐述了为书院取名“观澜”之用意:江以南地大物博,人材如林,匹诸于水,谓观海矣。澜是湍急之水,水有源须清,源清而澜始大。未有源之不清而其流不至溃涸者,未有源之既清而大波小波不自然脉络者。 何士祁重视对儿童品德的培养,他将书院讲堂命名为“敬业堂”,含有劝诫学童踏实求学之意。讲堂的后五楹取名为“求放心斋”,让学童保持心胸之开阔!书院的东侧厢房取名“戒欺”,告诫学童行事要光明磊落;西侧的厢房冠名为“持志”,明示学生要贵在“立长志”。 案例:上海观澜小学 1903年,立志救国的黄炎培获准与张志鹤先生一起改川沙观澜书院为川沙小学堂。黄炎培提出了“并重德育、智育,而归本于忠爱”的办学理念,采用“

文档评论(0)

x551116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