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艺学第一章绪论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酵工业发展史中的第五阶段,是以在体外完成微生物基因操作,即通常称为基因工程而开始的。基因工程不仅能在不相关的生物间转移基因,而且还可以很精确地对一个生物的基因组进行交换。因而可以赋予微生物细胞具有生产较高等生物细胞所产生的化合物的能力。由此形成新型的发酵过程,如胰岛素和干扰素的生产,使工业微生物所产生的化合物超出了原有微生物的范围。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业微生物常规产品的生产能力,也可采用基因操作技术。确信基因操作技术将引起发酵工业的革命,并出现大量新型过程。但是要开拓新的过程,还是要依靠大量细胞培养技术,它曾经从酵母和熔剂发酵开始,经由抗生素发酵,而到大规模连续菌体培养。 1,一是生物转化(或生物合成)技术成为国外著名化学公司争夺的热点,并逐步从医药领域逐渐向化工领域转移,使传统的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学工业发生变化,向条件温和、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生物加工过程转移。许多著名的老牌化学工业公司已变成了以生物技术为主的大公司,如孟山都公司,1997年由生物技术生产的销售额已占其总销售额的70%以上。就连著名的杜邦公司也在2001年宣称,该公司2002年生物技术产品的销售额将占其公司总销售额的20%。 2,二是生物催化合成已成为化学品合成的支柱之一。利用生物催化合成化学品不但具有条件温和、转化率高的优点,而且可以合成手性化合物及高分子。手性化合物是国外目前生物技术的主要生产产品。应用手性技术的最多的是制药领域,包括手性药物制剂,手性原料和手性中间体。    乙醛酸是合成香兰素和许多中间体的重要原料,乙醛酸目前主要采用化学法生产。化学法工艺的主要问题是反应条件苛刻、乙醛酸转化率低、环境污染严重。1995年日本天野制药公司申请了第一个双酶法生产乙醛酸的工艺。1995年底美国杜邦公司申请了基因工程菌方法生产乙醛酸的专利,乙醛酸的转化率达100%。 3,三是利用生物技术生产有特殊功能、性能、用途或环境友好的化工新材料,是化学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它具有原料来源广、制备简单、质量好及环境污染少等优点,特别是利用生物技术可生产一些用化学方法无法生产或生产成本高以及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新型材料,如丙烯酰胺、壳聚糖等。   目前国外许多大公司如杜邦、孟山都在生物新材料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可以预见生物技术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不但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对环境治理及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采用传统化学法由丙烯腈合成的丙烯酰胺,转化率仅为97%~98%。而采用生物法即采用丙烯腈水合酶催化合成,丙烯酰胺转化率达99.99%以上,比化学法成本低10%以上。丙烯酰胺生产自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实现了生物法合成工业化后,成本和产品纯度都优于化学法。   单甘油酯是一种重要的表面活性剂,目前主要为化学法生产。化学法工艺有以下缺点:需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能源消耗大;高温导致油脂的降解,产生深褐色和焦糊味;需要分子精馏分离单甘酯和二甘酯。国外如日本及德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发了酶法生产单甘酯新工艺,单甘酯产率达80%,目前已达到生产规模。生物酶法生产单甘酯比化学法的专一性高,大大地简化了后提取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   传统的高分子都是用化学聚合方法进行的,近几年,开始采用生物方法生产功能高分子,特别是生物可降解高分子的生产。许多生物功能材料都是由生物发酵法生产的,如透明质酸、黄原胶等目前都已实现了发酵法生产。   利用酶法生产的氨基酸有很多,如天门冬氨酸是生物化工技术在石油化工中应用的又一个成功例子,比化学法具有明显的优点。利用顺酐和富马酸等为原料经化学法生产天门冬氨酸转化率仅为80%~85%,而采用酶法生产,天门冬氨酸的转化率可达99%以上。 黄酒的分类 ??? 由于黄酒的历史悠久,全国各地黄酒的品种繁多,名称也很不一致。仅以酒的名称而论,有的是以酒色取名,元红酒(琥珀色)、黑酒(黑色)等;以产地取名,如全国名酒之—的浙江绍酒和山东即墨老酒,以口味取名,如丹阳甜酒和三冬密酒;以酿造方法取名的,如加饭酒、沉缸酒等。 1900年我国最早的啤酒厂于哈尔滨建成。1915年国人投资的双合盛啤酒厂建成。1949年啤酒产量仅七千余吨,1981年增至91万吨,工厂205家。经过近20年的竞争,中国啤酒业从“小国寡民”的“春秋时代”,进入到诸侯割据、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2001年产量达到2200万吨左右。步入新世纪后,战国纷争的格局又逐渐演变成青啤、燕京、华润“三强”鼎立的态势。 1903年由英德商人合办的“青岛啤酒”,具有90多年的啤酒酿造历史,主要致力于高档啤酒的开发。选用峻山泉水酿造而成的“青岛啤酒”,不仅在大陆拥有众多的消费者,而且还销往港澳、美国市场,啤酒出口量超过全国出口的50%,是中国最有知名度的啤酒,曾连续多次获得国内国际大奖。 地处

文档评论(0)

文档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