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急危重症,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其死亡率与能否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密切相关。 临床表现(口唇及指甲发绀) 护理评估 身体状况 原发症状与其它系统损害症状 呼吸困难是缺氧最早,最突出的症状,发绀是缺氧的典型 表现 精神神经症状:智力或定向功能 障碍 循环系统: 肝肾功能和消化系统的影响 护理评估 心理-社会状况 辅助检查 动脉血气分析:确定及分型最有意义的指标 血PH及电解质测定: 护理诊断 低效性呼吸型态 与肺泡通气不足、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肺泡弥散障碍有关 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呼吸道分泌物多而黏稠、咳嗽无力、 意识障碍或人工气道有关 焦虑 与病情危重、死亡威胁及需求未能满足有关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食欲减退、久病消耗增多、人工气道有关 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感染等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病情观察 氧疗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用药护理 健康教育 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支持,做好护理 护理评价 患者呼吸困难是否缓解,血气分析指标是否得到改善 患者痰是否能顺利咳出,气道是否通畅 患者焦虑是否减轻 患者营养是否改善 患者有无并发症发生 第七节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 COPD 等病因 通气障碍 换气障碍 低氧血症和(或) 高碳酸血症 病理生理 紊乱的综合征 或 概念 原发病 表现 精神神经表现 消化系统表现 泌尿系统表现 呼吸困难 循环系统表现 发绀 临床表现 按病程分型 分 类 急性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 本节重点介绍 按病理生理和血气分析分 Ⅰ型呼吸衰竭 Ⅱ性呼吸衰竭 病因 气道阻塞性病变 肺血管病变 神经肌肉病变 肺组织病变 胸廓与胸膜病变 病因 ④肺内动-静脉 解剖分流 1 肺通气不足 2 弥散障碍 ⑤胸廓于胸膜病变 3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发病机制 血气标准 PaO2<60mmHg 伴或不伴 PaCO2 > 50mmHg 除外情况 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因素所致的低氧 基本条件 海平面 标准大气压 静息状态 呼吸空气 诊断标准 慢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 COPD(最常见) 重症哮喘 严重肺结核 胸廓畸形 广泛胸膜增厚气胸 急性呼吸道阻塞病变 呼吸中枢抑制:脑血管 神经肌肉传导受损: 手术、外伤、麻醉 病 因 除原发病症状外,主要表现为缺O2 和CO2潴留引起的多脏器功能障碍 1.症状 2.体征 各脏器损害体征(精神,神经,循环,消化,泌尿系统等症状) 临床表现 急慢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也存在不同 病因 诱因 COPD(最常见) 重症哮喘 严重肺结核 胸廓畸形 广泛胸膜增厚气胸 重症肌无力 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高浓度吸氧 手术 外伤 麻醉 起病情况 诊治经过 既往健康状况 病史 【护理评估】 呼吸困难缓解,发绀减轻或消失 气道通畅,痰能咳出 焦虑减轻或消失 营养改善 未发生并发症 【护理目标】 1.休息与体位 卧床休息。协助病人取舒适且利于改善呼吸状态的体位,一般取半卧位或坐位。 一般护理 呼吸衰竭多采用半坐位 2.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多种维生素、易消化、少刺激性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进餐时持续给氧。 对昏迷病人应给予鼻饲或肠外营养。注意监测CO2 变化 1.观察呼吸困难的程度、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 2.观察有无发绀、球结膜充血、水肿、皮肤温暖多汗及Bp升高等缺氧和CO2潴留表现。 3.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 4.监测并记录出入液量, 5.监测血气分析和血生化检查 6.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态。 7.观察呕吐物和粪便性状 8.观察有无神志恍惚、烦躁、抽搐等肺性脑病表现,一旦发现,应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二)病情观察 氧疗护理 (1)氧疗适应证:呼吸衰竭病人PaO2<60mmHg,是氧疗的绝对适应证,氧疗的目的是使PaO2>60mmHg。 重要治疗措施 (2)氧疗的方法: 临床常用、简便的方法是应用鼻导管或鼻塞法吸氧,还有面罩、气管内和呼吸机给氧法。缺氧伴CO2潴留者,可用鼻导管或鼻塞法给氧;缺O2严重而无CO2潴留者,可用面罩给氧。 吸入氧浓度与氧流量的关系:吸入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面罩吸氧 (3)氧疗的原则: ①I型呼吸衰竭:多为急性呼吸衰竭,应短时间、间歇、较高浓度(35%<吸氧浓度<50%)或高浓度(>50%)氧气吸入。急性呼吸衰竭,通常要求氧疗后PaO2维持在接近正常范围。 ②II型呼吸衰竭:给予低流量(1~2L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