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呼吸系统患儿的护理演示文稿资料.ppt

儿科呼吸系统患儿的护理演示文稿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生理特点;各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小儿肺炎的分类 熟悉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表现及护理体检、预期目标 掌握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肺炎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学习的内容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 小儿肺炎的护理 案例分析 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上感、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护理 难点 上感、肺炎肺炎的发病机制,肺炎合并心衰的诊断、治疗 概述 呼吸系统疾病是小儿常见病。尤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发病率为高,约占儿科门诊病人的60℅以上。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 上呼吸道: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及喉 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毛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上呼吸道特点 幼儿鼻腔相对短小,无鼻毛,后鼻道狭窄,粘膜柔 嫩,血管丰富,因而易受感染,由于感染时粘膜易充血、肿胀,引起鼻塞而导致呼吸困难,影响吸吮由于小儿喉部呈漏斗性,软骨柔软,轻微的炎症即可引起局部水肿,导致呼吸困难和声音嘶哑。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下呼吸道特点 气管、支气管;软骨柔软、弹力纤维组织发育不良,粘膜血管丰富,粘液腺分泌不足,使纤毛运动差,不能有效地排除微生物,较易导致感染,使呼吸道产生狭窄、阻塞等症状。由于右支气管粗短,为气管延伸,异物易进入右支气管,引起右侧肺不张和右上肺炎。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下呼吸道特点 肺脏:在胎儿时期已发育,随着年龄增长进一步发育。至成年时肺脏重量增加约20倍。肺容量:新生儿为65-67ml,至20岁时等于新生儿的20倍。整个肺脏含血量多而含气量相对较少,气体交换面积小,间质发育旺盛。因肺泡数量少而小,肺炎时,易致粘液阻塞。间质性炎病时易并发肺不张、肺气肿及肺后下方坠积瘀血等。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下呼吸道特点 肺门:由支气管、大血管和几组淋巴结所组成。淋巴结构与肺部其他淋巴组织互相联系。当有呼吸道感染时,肺内淋巴结易出现炎症反应。 胸膜:新生儿及婴儿期胸膜腔相对宽大。壁层胸膜固定不够坚密,易于伸展,胸膜薄且较易移动。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下呼吸道特点 纵膈:较成人相对宽大,柔软富于弹性。前纵膈上部包括胸腺、上腔静脉、升主动脉弓和前纵膈淋巴结。下部包括心脏及膈神经等。后纵膈包括气管、支气管、胸导管、降主动脉、迷走神经、交感神经、食道和后纵膈淋巴结等。当胸腔积液时,使纵膈受挤压而致气管、心脏和大血管移位,因此引起心、血管功能障碍,甚至发生危象。婴儿期叶间胸膜炎较为多见。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下呼吸道特点 胸廓:婴幼儿胸廓短小呈桶状,肋骨呈水平位与脊柱几成直角(如成人深呼吸状态),胸廓的前后径与横径几乎相等。肺脏相对较大,几乎填满整个胸腔。心脏呈横位,纵膈相对大,加之呼吸肌发育差,呼吸时胸廓的活动范围小,吸气时胸廓扩张受限制,换气不够充分,尤以肺的下部(脊柱内侧)受限更甚,不能充分进行气体交换。这些都使小儿呼吸在生理和病理方面经常处于不利地位。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呼吸频率与节律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呼吸形态??婴幼儿呼吸肌发育差,呈腹膈式呼吸 3.呼吸功能的特点??小儿各项呼吸功能的储备能力均较低。肺活量、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气体弥散量小于成人。气道阻力: 大于成人,随气道管腔发育而逐渐减小。 4.血液气体分析(自学) 5.呼吸道免疫特点 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故易患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 概念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 ,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诊断名词,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鼻咽感染常可出现并发症,涉及邻近器官如喉、气管、肺,口腔、鼻窦、中耳,眼以及颈淋巴结等。该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为多。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 病因 病原体 以病毒为主,可占原发上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支原体和细菌较少见。病毒感染后,上呼吸道黏膜失去抵抗力,细菌可乘虚而入,并发混合感染。 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生理和免疫特点易患呼吸道感染,若患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不良、贫血等病,或环境因素及护理不当往往容易诱发本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 临床表现 婴幼儿局部症状不显著而全身症状重,年长儿症状较轻。轻症主要是鼻

文档评论(0)

文档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