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回归后的澳门 郑和下西洋 国力强盛 明朝中后期侵略与反侵略 课堂小结 加强了中国与亚洲及非洲各国的友好往来与经济文化的交流 国力衰弱 海防松弛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侵占澳门 课堂练习 基础巩固 1.明朝之所以能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根本原因是( ) A.航海技术先进 B.郑和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C.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D.全体船员的共同努力 2.右图人物是我国古代抗倭英雄( ) 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郑成功 C C 能力拓展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郑和的船队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指出郑和船队能够成功远航的条件有哪些? (2)2005年是郑和首航600周年。你认为郑和远航最值得我们纪念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郑和的船队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 郑和开拓进取、敢于探险的精神,以及英勇无畏的气概。此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激发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延伸探究:4、明朝初期和中后期,为什么会有完全不同的遭遇?我们的澳门又为什么能失而复得呢? 明朝初期实行较为开放的政策,到其中后期由于倭寇的不断袭扰,明政府开始实行海禁政策,国力逐渐落后下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力不断强大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再见 郑和铜钟 郑和行香碑 《纽约时报》发表了长篇专文探讨郑和航海,再次提出问题: 如果中国持续发展了郑和时代的开放政策和航海探险,那么,今天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索马里自1991年以来一直战乱不断,沿海地区海盗活动猖獗,被国际海事局列为世界上最危险的海域之一。2008年以来,索马里沿海累计发生80多起海盗袭击事件,平均每4天就有一艘船遭劫,海盗已猖獗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劫案大多发生在亚丁湾,那里是从印度洋通过红海和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及大西洋的海上咽喉。索马里海盗主要是拿绳子,套在船上,然后快速登船进行劫持行动。 2008年9月15日,一艘中国香港化学品运输船在驶往亚洲途中,在亚丁湾海域被劫。 活动猖獗的索马里海盗 按照国际公约规定,海盗行为属于危害人类共同利益的国际犯罪行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义务尽最大可能进行合作,以制止海盗行为。为维护海上航运安全,保护航运人员生命安全,捍卫国家远洋利益,2008年12月26日中国派遣海军舰队“武汉”号导弹驱逐舰、“海口”号导弹驱逐舰、“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并搭载两架舰载直升机和部分海军特战队员,组成护航舰艇编队,从海南三亚启航,途经南海、马六甲海峡,穿越印度洋,经过10天10夜的航行,顺利抵达亚丁湾任务海域。当地时间6日上午11时,护航舰艇编队抵达预定海区,组织实施了首次护航,总航程约4500海里。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开赴亚丁湾 171“海口”号是052C型防空驱逐舰的二号舰,052C导弹驱逐舰是中国海军第一代具备相控阵雷达、垂直发射系统的防空型导弹驱逐舰,被誉为“中华神盾”。 169“武汉”号是052B型驱逐舰二号舰,2004年服役。该型舰全长164米,宽17.2米,满载排水量7500吨以上,是一种防空、反潜、反舰能力均衡的远洋驱逐舰。该舰最高航速32节,20节时续航距离6000多公里。整体性能在国际同级舰中处于中上水平。 “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舷号887)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最大补给舰,排水量接近3万吨,可同时为两艘以上舰船补给。2007年曾与“广州”舰一起出访欧洲多个国家。 戚继光(1528—1588),明朝名将,民族英雄,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 晚号孟诸。祖籍河南卫辉,后迁定远(今属安徽),再迁山东登州(今蓬莱)。 二、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 戚继光 俞大猷(1504-1580)福建晋江人,生于弘治十六年。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儒将、武术家、诗人、兵器发明家。他最主要的功绩是领导抗倭战争。他历任明代三朝,一生坎坷。戎马生涯47年,四为参将,六为总兵,累官都督。率部转战于苏、浙、闽、粤之间,身经百战,战功显赫,“俞家军”威名赫赫,与当时另一位抗倭名将戚继光并称“俞龙戚虎”。 俞大猷 倭寇是指13世纪至16世纪期间,以日本为基地,活跃于朝鲜半岛及中国大陆沿岸的海上入侵者。曾经被归于海盗之类,但实际上其抢掠对象并不是船只,还有陆上城市。在倭寇最强盛之时,他们的活动范围曾远至东亚各地,甚至是内陆地区。倭寇的组成并非仅限于日本海盗,只是由于海盗最初都来自日本,而汉代时期的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