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教案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按病理课本分类 普通型 重型 急性 慢性 有黄疸 无黄疸 轻度 重度 中度 急性 亚急性 回顾 * 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卓越八班 第二组 肝炎病毒是指以侵害肝脏为主,并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 目前公认的人类肝炎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HAV) 乙型肝炎病毒(HBV) 丙型肝炎病毒 (HCV) 丁型肝炎病毒 (HDV) 戊型肝炎病毒(HEV) 肝炎相关病毒(HGV、TTV) 甲型肝炎病毒(HAV) 乙型肝炎病毒( HBV ) 丙型肝炎病毒(HCV) 丁型肝炎病毒( HDV ) 戊型肝炎病毒( HEV ) 消化道传播, 急性肝炎,不转为慢性及携带者 血行传播,急慢性肝炎,并与肝硬化、肝癌相关 缺陷病毒, HBV为其辅助病毒 目录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HAV) 甲型肝炎的病原体,属于小RNA病毒科的嗜肝病毒属。 每年约有140万人患有甲肝。 生物学性状 呈球形,直径27-32nm,20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 电镜下两种颗粒同时存在 实心:有感染性,有免疫原性 空心:无感染性,有免疫原性 HAV的结构 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病人(潜伏后期、急性早期传染性最强)、隐性感染者 途径:粪-口传播,污染水源、食物(海产品),可造成爆发流行 HAV的致病性 粪-口途径传播 口咽部或唾液腺中早期增殖 肠道与局部淋巴结中大量增殖 入血并形成病毒血症 肝脏为最终靶器官(病毒直接损伤或免疫病理作用) 通过胆汁随粪便排出体外 乙型肝炎病毒(HBV) 属于嗜肝DNA病毒科。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结构 形态:电镜下病人血清中有三种病毒颗粒 1.大球形颗粒:42nm,即Dane颗粒,三种抗原均有,有传染性 2.小球形颗粒:22nm 3.管形颗粒:22nm×100~700nm . 只有HBsAg,复制中过剩的外衣壳,无传染性 抗原组成 S区: S基因 PreS1. 2基因 HBsAg PreS1. 2 C区:C基因 Pre-C基因 HBcAg Pre-C 蛋白经切割—HBeAg P区:编码DNA多聚酶(逆转录酶活性) X区:编码x蛋白(HBxAg)—激活原癌基因,与肝癌发生发展有关 ORF 乙肝病毒的基因组 抗原组成 (1)表面抗原(HBsAg) 存在于小球形颗粒、管形颗粒及Dane颗粒的外衣壳上,分子量约为25KD,有多种亚型,由S基因编码。 具有免疫原性,是制备疫苗的主要成分,可刺激机体产生抗-HBs。HBsAg是HBV感染的主要指标,但血清中出现抗-HBs被认为是乙型肝炎恢复的标志。 PreS1和PreS2: 具有吸附于肝细胞表面的决定簇,可以使HBV吸附于肝细胞表面,有利于病毒侵入细胞内。 常在感染早期出现,1个月左右消失,若持续存在表示乙型肝炎已转为慢性。 抗- PreS1和抗- PreS2能阻止HBV侵入肝细胞,若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中出现此类抗体提示病情好转。 (2)HBcAg(核心抗原): 存在于Dane颗粒核心结构的表面,为HBV的内衣壳成分,在感染者的肝细胞内合成。 一般在血清中很难检出HBcAg。 HBcAg能刺激机体产生抗-HBc。抗-HBcIgM增高可提示HBV在体内复制。 (3)e抗原(HBeAg) 存在于内衣壳,为可溶性蛋白,可游离存在于血中 与Dane颗粒出现平行 其消长 与DNA聚合酶消长一致 故作为HBV复制及血清具有强感染性的标志 HBeAg有抗原性,抗体抗-HBe 无中和作用(与游离HBeAg结合,不能阻止吸附) 与肝细胞表面HBeAg结合,破坏受感染细胞,建立部分免疫力 Pre-C突变株,不被HBeAb识别 被认为是预后良好的征象 (4)HBxAg X基因编码的抗原。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 病人——潜伏期,急性期,慢性活动期 无症状携带者——更危险 传播途径 1.经血或血制品传播 2.母婴传播(垂直感染,经产道,哺乳) 3. 接触传播(密切接触,性传播) 免疫病理损伤 细胞免疫介导的免疫损伤:引起肝脏损伤,细胞免疫应答的强弱程度决定肝细胞的损伤程度,而出现不同的临床类型:急性肝炎、重症肝炎、慢性肝炎、无症状携带者。 免疫复合物性的免疫损伤:重症肝炎和肾小球肾炎、关节炎等肝外损伤; 自身免疫反应的免疫损伤:肝细胞表面肝特异性脂蛋白暴露,诱发自身抗体,直接或间接损伤肝细胞; 病毒变异:逃逸免疫或出现重症肝炎。 HBV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1.HBV患者及携带者肝癌发生率比未感染人群高217倍 2.肝癌患者HBV感染标志比自然人群高 3.HBV-DNA与肝癌

文档评论(0)

武神赵子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