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课件殷祥解.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登革热的诊治 东莞市人民医院感染科 殷思纯 概 况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热病毒所引起,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突起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部分病人有出血倾向。 病原学 登革病毒归于黄病毒属,B组虫媒病毒。不耐热,56度30min,或100度2min均可灭活。 可分为4个血清型(Ⅰ、Ⅱ、Ⅲ、Ⅳ)。 4型之间有交叉反应。 流行病学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 在流行期间,隐性感染者的数量可达全 体人群的1/3,可能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流行病学 在东南亚及海南省,埃及伊蚊是本病的主要媒介 在广东白纹伊蚊是主要媒介。 白纹伊蚊孳生于房屋内外的浅水及积水中。 成蚊白天吸血,嗜人血。 埃及伊蚊(左)和白纹伊蚊(右)雌蚊 白纹伊蚊雌蚊 人群易感性和免疫力 人对登革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并非人人发病。由于对不同型别毒株感染无交叉免疫力,因此可以发生二次感染。感染一种病毒型产生的免疫对同型病毒免疫力可持续1~4年,而对异型病毒的免疫则短。 发病机制 登革病毒通过伊蚊叮咬进入人体,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殖至一定数量后,即入血(第一次病毒血症),然后再定位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病毒再复制至一定程度,释出于血流中,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 发病机制 体液中的抗体可促进病毒在上述细胞内复制,并可与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抑制骨髓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系统,导致其减少,出血倾向。 临床分型 登革热 重型登革热 临床表现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5天,多数5~8天。 临床表现 急性发热期。患者通常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发热,可伴畏寒,24h内体温可达40℃。部分病例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3日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热型。发热时可伴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明显乏力,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急性发热期一般持续2~7天。于病程第3~6天在颜面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典型皮疹为见于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及“皮岛”样表现等。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如皮下出血、注射部位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衄及束臂试验阳性等。 临床表现 极期 部分患者高热持续不缓解,或退热后病情加重,可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明显的血浆渗漏,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及其他重要脏器损伤等。 极期通常出现在疾病的第3~8天。出现腹部剧痛、持续呕吐等重症预警指征往往提示极期的开始。 临床表现 极期 在血浆渗漏发生前,患者常常表现为进行性白细胞减少以及血小板计数迅速降低。不同患者血浆渗漏的程度差别很大,如球结膜水肿、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和腹水等。红细胞比容(HCT)升高的幅度常常反映血浆渗漏的严重程度。 如果血浆渗漏造成血浆容量严重缺乏,患者可发生休克。长时间休克患者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多器官功能障碍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临床表现 极期 少数患者没有明显的血浆渗漏表现,但仍可出现严重出血如皮下血肿、消化道大出血、阴道大出血、颅内出血、咯血、肉眼血尿等;患者还可出现脑炎或脑病表现(如剧烈头痛、嗜睡、烦躁、谵妄、抽搐、昏迷、颈强直等),ARDS、急性心肌炎,急性肝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临床表现 恢复期 极期后的2~3天,患者病情好转,胃肠道症状减轻,进入恢复期。部分患者可见针尖样出血点,下肢多见,可有皮肤瘙痒。白细胞计数开始上升,血小板计数逐渐恢复。 重症登革热的预警指征 高危人群: 二次感染患者; 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肝硬化、消化性溃疡、哮喘、慢阻肺、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者; 老人或婴幼儿; 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者; 孕妇。 重症登革热的预警指征 临床指征: 退热后病情恶化; 腹部剧痛; 持续呕吐; 胸闷、心悸; 嗜睡,烦躁; 明显出血倾向; 血浆渗漏表现; 肝肿大 2 cm; 少尿。 重症登革热的预警指征 实验室指征: 血小板快速下降 HCT升高 典型登革热 急性起病,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发热持续3~7天,热型多不规则或呈双峰热。常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部分有眼眶后疼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 典型登革热 于病程3~6天出皮疹(或热退后出疹),呈多样性。(皮疹先是充血性,1~3天后变为点状出血疹,多见于四肢。多有痒感,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疹型以斑丘疹、麻疹样、猩红热样皮疹或皮下出血点为主。 同一患者可见多种形态不同的皮疹。持续3-4天。 束臂试验呈阳性。 于病程5~8天约25~50%病例有出血倾向 。 轻型登革热 表现类似流感,发热不超过39℃,全身疼痛轻,皮疹少或无皮疹,一般不出血,病程短(1~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