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章硫化体系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7.醛胺类(Aldehyde amines) 促进剂H,是一种弱碱性促进剂,促进速度慢,无焦烧危险。一般与其它促进剂如噻唑类等并用。其它醛胺类促进剂还有乙醛胺,也称AA,也是一种慢速促进剂。 8.黄原酸盐类 (Xanthate) 作用特性 是一种酸性超超速级促进剂,硫化速度比二硫代氨基甲酸盐还要快,除低温胶浆和胶乳工业使用外,一般都不采用。其代表产品为异丙基黄原酸锌(ZIX)。 三.促进剂的并用 1. A/B型并用体系 称为互为活化型 常用的A/B体系一般采用噻唑类作主促进剂,胍类(D)或醛胺类(H)作副促进剂。 2. N/A、N/B并用型 活化次磺酰胺硫化体系 3.A/A并用型,称为相互抑制型 主促进剂一般为超速或超超速级,焦烧时间短;另一A型促进剂能起抑制作用,改善焦烧性能。 促进剂的发展趋势 一剂多能:兼备硫化剂、活性剂、促进剂 环保安全:禁用会产生亚硝胺的促进剂。 产品类别 会产生亚硝胺的促进剂 可选择的替代品 次磺酰胺类 NOBS(2-吗啉基苯并噻唑次磺酰胺) DIBS(N,N二异丙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 OTOS(N-氧联二亚乙基硫代氧基甲酰-N氧联二亚乙基次磺酰胺) MBSS(2-吗啉基苯并噻唑) NS (N叔丁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 CZ (N环己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 TBSI DZ CBBS XP-580 秋兰姆类 TMTD (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 TMTM (一硫化四甲基秋兰姆) TETD (二硫化四乙基秋兰姆) TBTD (二硫化四丁基秋兰姆) DPTT (四硫化双戊亚甲基秋兰姆) TBzTD(二硫化四苄基秋兰姆) 双(40甲基哌嗪)二硫化秋兰姆 IT(二硫化四异丁基秋兰姆)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 PZ (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 EZ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 ZEPC (乙基苯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 NBC (N,N-二正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 BZ (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 ZBEC (二苄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 ZDTP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盐) AC-P84(O,O-二烷基二硫代磷酸盐) ZIX (黄源酸盐) 硫黄给予体 DTDM (二硫化吗啉) DTDC(二硫化-N,N-二己内酰胺) Si-69 (硅烷偶联剂) VPKA9188(朗盛公司产品) 四.有机促进剂的硫黄硫化作用机理 1、主要反应阶段 (1)硫黄硫化体系各组分间相互作用生成活性中间化合物,包括生成络合物,主要的中间化合物是事实上的硫化剂。 (2)活性中间化合物与橡胶相互作用,在橡胶分子链上生成活性的促进剂—硫黄侧挂基团。 (3)橡胶分子链的侧挂基团与其它橡胶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交联键。 (4)交联键的继续反应。 这几个阶段可用硫化流程图来表示: 五.硫载体硫化机理 硫载体又称硫给予体(sulfur-donor),是指分子结构中含硫的有机或无机化合物,在硫化过程中能析出活性硫,参与交联过程,所以又称无硫硫化。 硫载体的主要品种: 秋兰姆、含硫的吗啡啉衍生物、多硫聚合物、烷基苯酚硫化物。常用的是秋兰姆类中的TMTD、TETD、TRA等和吗啡啉类衍生物中的DTDM、MDB等。 六.氧化锌和硬脂酸的作用 氧化锌和硬脂酸在硫黄硫化体系中组成了活化体系,主要功能为: 1.活化硫化体系 2.提高硫化胶的交联密度 3.提高硫化胶的耐老化性能 七、防焦剂的作用 N-环己基硫代邻苯二甲酰亚胺(PVI或称CTP) 优点:不影响硫化胶的结构和性能,硫化诱导期的长短与用量呈线性关系。 其它防焦剂还有有机酸如水杨酸、邻苯二甲酸酐(PA)和亚硝基化合物如NDPA等。 §2.4 各种硫黄硫化体系 一.普通硫黄硫化体系(Conventional Vulcanization, CV ) 硫化胶网络中70%以上是多硫交联键(-Sx-)的硫化体系,称为普通硫黄硫化体系。 优点:硫化胶具有良好的初始疲劳性能,室温条件下具有优良的动静态性能; 缺点:是不耐热氧老化,硫化胶不能在较高温度下长期使用。 对NR,一般促进剂的用量为0.5~0.6份,硫黄用量为2.5份。 二.有效硫化体系(Efficient Vulcanization system, EV) 一般采取的配合方式有两种: 1.高促、低硫配合: 提高促进剂用量(3~5份),降低硫黄用量(0.3~0.5份)。 促进剂用量/硫黄用量=3~5/0.3~0.5≥6 2.无硫配合:即硫载体配合 如采用TMTD或DTDM(1.5~2份

文档评论(0)

bo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