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doc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永嘉县瓯北五中??厉雄燕
(此为厉雄燕名师工作室送教碧莲学区开课教案。)
?
一、教学目标:
1、积累古今异义、一义多词、省略句等文言知识。
2、以“绝境”切入,深入理解文章,解读桃源“绝境”的多层含义。
3、以“言语为抓手”重点品味副词,引领学生感悟不起眼的副词背后丰富的意蕴。
4、感悟“桃源”的社会意义,体会陶渊明的思想境界。
二、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难点:目标2、4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课前热身:陶渊明“无弦琴”的故事。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2、解题:
(1)齐读课题,从课题中读出了哪些信息?
——记:古代叙事性文体。
(2)点拨:桃花换成菊花,可否?《爱莲说》:晋陶渊明独爱菊。菊,隐士的象征。
——桃花意象: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桃天》
桃花意象:
1、 美好??2、吉祥??3、避邪
——桃花源:美丽、美好的象征。
(二)研读“绝境”
1、隔绝之境。
(1)自读文章,思考:这美丽美好的世外桃源,在桃源人自己眼里是个怎样的地方(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体会到与世隔绝?
(2)预设: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隔绝之境。
A、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 \ 竟然?)
——强调大吃一惊,吃惊程度之大,突出与世隔绝之久,从未见过外人。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解释:乃、无论——读出了什么信息?——穿插中国古代朝代更替史: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问今是何世,既不知有汉,亦不知魏晋。
——乃、无论,语气更强烈,更突出了与世隔绝之久、之深。
C、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马,遂与外人间隔。
——句中哪个字(词)最能体现隔绝之意?
——复:再,强周从来没有——从此句中,体会到桃源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文言积累:
妻子、绝境、交通、无论、不足——古今异义
(3)小结过渡:桃源,绝境也。除了给人“与世隔绝之境”的感觉,还有什么之感?再读文章2、3节。
2、绝和(佳、妙、美)之境。
(1)生自读2、3节,思考、讨论、交流。
(2)百度百科——词目:绝境
1、与外界隔绝之地。
2、风景绝佳之处。
游歙州兴唐寺
山桥通绝境,到此忆天台。
(3)预设: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地桑竹之属。
——哪里读出“美”?——仅仅是景色美丽?
——属,何意?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丰饶、富足。
B、阡陋交通,鸡犬相闻。
——此句让你感受到环境的什么?——安宁、静谧
——哪个字最能体现这种宁静?——相,鸡鸣犬吠相互应和,以动衬静。
文言积累:
俨然?豁然?怡然?欣然:……的样子
——齐读上面两句写景语句,体会这是一幅怎样的乡村图景?
过故人庄
绿树村也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祥和富足的乡村图景
(4)预设:(有人说:“最美的风景应是人”,在这幅美丽祥和的图景中,桃源的人怎样呢?)
A、黄发垂??,并怡然自乐。
——并,都——换成“咸、皆、悉”,可否?——替换,品读。
—— ??????——两人一起——老人小孩一起快乐,祖孙同堂,相嬉相乐,老人怡养天年,小陔茁壮成长。
——这正如陶《桃花源诗》所写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B、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你能想象这些男女壮年都在干什么?
——男耕女织,夫唱妇随,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齐读上下两句,体会那种和乐和美和谐的农家生活气息。
(5)预设:(这里描绘的是桃源人群体的生活图景,除此哪里还让你感受到人是最美的风景。)
A、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句中哪几个词最能表现这种热情好客的人情美?——突出便、咸、各——一家之客,便是大家之客,孟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客吾客以及人之客——人与人之间多么和睦融洽。
B、见渔人,乃大惊。
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齐读,体会两句话所表达的村人态度的变化。
——乃,出乎意料,大吃一惊,渔人的出现很意外;便,于是,就,在这种意外吃惊情况下,马上就邀请渔人回家,读出了什么?——村人淳朴,信任,人心不设防。
C、(??)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便邀(???)还家,设酒杀作食。
——陶语言简洁,省略很多人称词,补回去可否?
——不简洁,啰嗦、拖沓。
——补进去再对此着读,还有什么不一样?——渔人与村人的对话显得有距离,原文主宾无间,言谈亲切。
——省略:更表现一种人与人关系的亲切,人情的温度。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和睦、和合的图景。
(6)小结过渡:桃源,(绝境)也。通过刚才的品读,我们感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无答案).doc
- 上海市虹口区2016届高三4月高考练习(二模)数学(文)试题.doc
- 上海市虹口区2016届高三4月高考练习(二模)生命科学试题.doc
- 上海市虹口区2016届高三下学期五校联合质量调研政治试题.doc
- 上海市长宁、宝山、青浦、嘉定区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教学调研政治试卷.doc
- 上海市闵行区2015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质量调研考试.doc
- 上海市闵行区2016届高三4月二模考试数学(理)试卷(图片版,含解析).doc
- 上海市闵行区2016届高三第二学期(二模)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doc
- 上海市闸北区2013年高考二模历史试题.doc
- 上海市闸北区2013年高考二模地理试题.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6课《三峡》教学实录.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及反思.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课堂教学实录.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2.2三角形的外角 (共22张PPT).ppt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语文 9 海燕 教案.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实录.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雷电颂》教学设计.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 俗世奇人》教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