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草坪为何总被禁入
城市草坪为何总被禁入
近日,中山大学社会学教授王进带着学生到草坪上课,遭到保安“驱赶”。教授认为“这不是一个大学应有的氛围”,“草坪不能变成一个要批准才能用的地方”,校保卫处则回应称“校园不能成为随意嬉闹的公园和乐园,校园应该高雅有品位”。
中国论文网 /7/view-7231314.htm
不独一所高校,“芳草萋萋,踏之何忍”的各种标识牌在城市绿地里随处可见。草坪到底能不能踩?为维护公共设施而下的“草坪禁令”和希望使用公共空间的“草坪诉求”间的矛盾如何调和?
“草坪禁令”未必是懒政
林杰(大学讲师,中山大学校友)
将草坪符号化为公共空间,以作为其内核的平等、自由之文化精神为匕首、投枪,攻击拒绝开放和融合、制造不平等的各种门禁、草禁,言辞振振,极易获赞。
但在主张人生而平等的同时,又有多少人强调“同责”――诚如王进教授说,大学是全社会的,因为城市绿地少,大学才更有责任向公众开放,这是大学的社会责任,但当高校草坪对社会全面开放,人群势必大量涌入,有没有人愿意来分担校方的草坪养护或管理成本?谁来分担?以怎样的机制执行?却鲜有提及。
联想到前不久的厦大“门禁之争”。某专栏作家撰写的《花20块钱进门的大学永远不配一流》一文直指这种所谓的管理严重违背了大学精神,是对大学的戕害。一些亲身感受过低素质、不文明的游客参观行为影响大学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的厦大学子却站出来声援门禁。
可见,一味把草禁、限游等高校管理举措标签为简单粗暴的“懒政”行为未尝不是另一种简单粗暴。主张并逐步强化大学的公共性、开放性和服务性没有问题,但前提是立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矩就会导致“公地悲剧”。
北大实行门禁之前,有人一次打几百份食堂补贴饭出去卖;有人盗走未名湖畔国家一级文物,还有导游会直接带团冲进正在上课的教室“亲身感受一下”。
由此及彼,我倒是可以体会媒体报道里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山大学保卫处工作人员”以及校方的良苦用心:“这(草坪禁令)对于现阶段校内师生享受公共空间是不好的,但被棍棒打的次数多了,有记性了,你才不会肆意践踏草坪,也才能让大学文化逐渐渗透到市井之中,才能让校内师生更加自由地享受校园的清新。”
为了草坪管人,是本末倒置
刘远翔(西北某省政法委干部)
以维护公共设施或者公共空间之名“一刀切”的一禁了之,阉割其使用功能,是本末倒置。“草坪不让踩,不如改种仙人掌”的调侃很形象地反映了社会心态。
说到根上,还是理念问题,即如果把草坪作为城市空间的装饰或摆设,那就是为了草坪管人;而如果将其作为公共空间来考虑、规划、设计、种植以及养护,这就是为了人而管草坪。
比比皆是的草坪“禁令”折射出的只能是一种管理惰性,为了干净而干净,为了省事而禁绝。以中山大学教授与保安之间因草坪使用问题引发的空间之争、文化之争、高雅与低俗之争为代表的一系列案例表明,简单粗暴的一禁了之,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制造问题。
开放了草坪,草被踩死怎么办?
草被踩死的表象不应简单粗暴归因于草太脆弱或者人太多。这种无奈反映的本质是城市公共露天休闲空间的严重不足,在这点上,草坪“禁令”与草坪“需求”之争类似于广场舞纠纷。
需要正视的是,城市缺少公共休闲或文化空间,并不意味着人们放弃了对休闲和文化的日常需求――这里不开放,人们就把开放的踩到秃、踩出路、踩到不让踩;这里不让跳,人民就把广场舞跳到绿化带、停车场、地铁站甚至卢浮宫前。
因此,只有真正解决了城市公共露天休闲空间的供需矛盾,关于草坪能不能踩、广场舞该不该跳的争论就自然消解。要逐渐开放草坪,把公共空间还给市民,这该成为常态。
不能践踏的草不叫草坪草
韩烈保(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草坪研究所所长)
正确的宣传十分必要。
草坪能不能踩?这是个伪命题。不能践踏的草不叫草坪草。水稻、小麦、萝卜、白菜踩了就会死,草坪草是踩不死的。适当无规律的踩踏对草的生长不仅无害,甚至有益。耐践踏是所有草坪草的重要特质之一。
草坪应该开放。以前不让进主要是因为成本高,但现在问题其实已经解决,草皮价格已经从最初的每平方米30~50元降至10元甚至5元以下。要开放让人们进去野餐、休憩、行走,踩坏了重建就是。
城市人现在的活动空间太小了。现在很多城市说到绿化就是“种树”。但绿化不只是种树,一定得“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公园里草坪小得可怜或根本不让进,人只能在硬化路上走,总不能都去爬树吧。
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要科学,管理要精细。早有“三分草七分树”(草与树的种植比例),现有“百万亩造林”,这些规划都从哪儿来?有没有经过验证和指导?
再来,有些路段几乎每年都在换草,如果是品种不对或者养护不力,是不是该追责?
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