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梅丽·诺冬的身份探析之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阿梅丽·诺冬的身份探析之旅

阿梅丽·诺冬的身份探析之旅   《闻所未闻》(Ni dEve ni d’Adam)是阿梅丽2007年,这部作品获得了龚古尔文学奖、雷诺多文学奖以及花神文学奖。 中国论文网 /7/view-7170075.htm   笔者认为这部作品看似描写的是爱情故事,其实更多的是诺冬对自我身份的探析之旅。作为一个“无国界作家”,身份是最困扰诺冬的问题,在她返回日本寻找自己身份的时候,与日本男子伦理相识相恋。在与这位日本男子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她体验着日本人的真实生活,不断地寻找着自己的真实身份。   本文将从身份的迷失、找寻自己、逃离与写作这三个部分来解读《闻所未闻》这部作品,探析阿梅丽   一、身份的迷失   (一)童年的记忆   诺冬于一九六七年出生在日本神户,由于父亲任比利时驻日本大使的缘故,她在那里度过了五年的童年时光。因为这段幸福的童年生活,她认为自己“曾经是个日本人”。[1](P41)她总是在怀念“生活在美与宠爱之中”的童年,怀念在神户的田园生活,“从零岁到五岁,我生活在日本一个田园般的地方……我想,因为这个原因,我对那个时刻才记得这么清楚。我很想回忆起来。”[1](P141)   除了神户的景色,童年时的保姆西尾太太也是她一直想念的。这位日本奶妈把诺冬当作亲生女儿般地疼爱,给她做好吃的日本传统食物,给她讲日本的传统与神话故事。她对诺冬的爱与关注,让诺冬慢慢地爱上了日本与日本文化。“只要我有求于她,她会随时放下手中的活,把我抱在怀里,爱抚我,给我唱歌,唱的是柔夷和盛开的樱花。”[1](P41)诺冬在与西尾太太的交流中,学会了说日语。日语的启蒙与学习,让她与日不落帝国的联系更加紧密,记忆更加深刻。   (二)成年的孤独感   父亲外交工作的缘故,诺冬跟着父亲辗转多国生活。可是在每个国家生活的时间都不长,只能生活在家庭这个圈子里。在一次访谈中,她提到:“从十岁到二十岁,我不想孤独,却孤独得不得了,我因此痛苦极了……”[1](P120)   诺冬十七岁时和姐姐回到祖国比利时,“我们俩第一次孤孤零零地呆在布鲁塞尔,我们的祖国并不真的想要我们。”[1](P121)在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攻读罗曼语文学的她发现:她无法在比利时的文化和生活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当时,我不知道怎样与年轻人聊天,不知道摇滚乐队是怎么回事。总之,我一无所知。结果,谁都对我不感兴趣。”[1](P136)这种强烈的文化落差,让她很难融入到比利时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中。“我非常孤独,因为我无法与西方的年轻人沟通”。[1](P136)   没有朋友的大学生活,让她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感所笼罩,让她开始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困惑。她的内心渴望被认同被授受,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无法实现。对自我身份的这种焦虑,让她格外怀念童年时期的生活。当地的风土人情,一直陪伴她的日本保姆,都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结让诺冬对日本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   二、找寻自己   在比利时生活的孤独感让诺冬在大学毕业后的急切地重返日本。她在《闻》的开头部分写道:“一九八九年一月三十日,我成年后的第十天。自从得知要回去之后,每天早上拉开窗帘的时候,我都发现天是那么蓝。”虽然十分清楚自己的比利时国籍,可是在她的内心,日本才是她的故乡。在《闻所未闻》这本小说里,诺冬从语言、食物、日本人身份去找寻自己,她渴望找到一个确定的身份,而不是在东方世界和西方世界的边缘游离。   (一)日本语言   “学习日语最好的办法似乎是去教法语。”这是《闻所未闻》开篇的第一句话。童年时的诺冬,在与她的日本保姆的交往中慢慢学会了日本语,因为五岁时离开了日本,她都没有再使用过这种语言。日本语始终将诺冬和日本紧密联系着,所以当她重回日本,她便积极从自己的“童年记忆中重新激活这种语言”。[2](P3)诺冬选择了两种方式来学习日语:一种方式就是通过一对一的教授法语来提高自己的日语水平,这便是《闻》中的诺冬和伦理相识的起因,另外一种方式是报名课堂学习。   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诺冬非常地积极、主动,在日语表达方面取得了惊人进步:“我想尽量提高自己的日语水平。每当有什么细节不明白,我就毫不犹豫地举手。”[2](P32)日语的努力学习,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融入到日本社会和日本生活中,另一方面是童年时的记忆让她觉得学习这种非母语语言成为了她的命运:“对我来说,日语是一个真正的例外,我试图用命运来解释。”[2](P71)   (二)日本味道   在许多文学作品中,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常常通过故乡的食物和儿时所记忆的味道来表现。诺冬寻找并描写着记忆中的味道:“白菜、虾和姜混在一起的味道把我带回了十六年前,当时,我亲爱的西尾奶妈也给我做过同样的东西。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吃过这菜。”[2](P17)在日本朋友家里做客时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