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催眠、催眠术、催眠状态、催眠治疗 毕业论文.doc

浅析催眠、催眠术、催眠状态、催眠治疗 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 浅析催眠、催眠术、催眠状态、催眠治疗 学生姓名 学 号 12950102731 专 业 心理咨询 班 级 心理1002 指导教师 浅析催眠、催眠术、催眠状态、催眠治疗 【内容摘要】人们常常有一些误区,把催眠、催眠术、催眠状态、催眠治疗等混为一谈,很多专业工作者往往也只是把“催眠术”一词笼统地告诉别人。其实,这是不全面、不准确的,一定要把催眠术和催眠心理疗法分开来说。相对来说,催眠术只是一种技巧、一种方法。让被催眠者进入状态并不是高技术,只要你想学,有人真心教你,你就能很快学会。而催眠治疗则是相对更高一层次的技术,如果要对受术者心理产生影响,还需要雄厚的心理学基础、哲学的思辨能力,能深刻地理解人性,还需要有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神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关键词】催眠 催眠术 催眠状态 催眠治疗 【正文】近年来,关于催眠知识与技术的研究日益成为心理学的热点。不仅临床心理工作者开始广泛应用催眠技术处理一系列心理问题,进行心理辅导与治疗,催眠学也逐渐进入主流心理学研究范畴。关于催眠治疗方法、催眠理论、催眠现象的研究越来越成为临床心理学的热门话题。 在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屮,催眠术常常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被广泛运用。心理治疗中受到催眠影响的学派及疗法有:精神分析学派、隐喻故事疗法、结构派家族治疗、策略派家族治疗、家族系统排列、NLP、焦点问题解决治疗等等。 然而,人们常常有一些误区,把催眠、催眠术、催眠状态、催眠治疗等混为一谈,很多专业工作者往往也只是把“催眠术”一词笼统地告诉别人。其实,这是不全面、不准确的,一定要把催眠术和催眠心理疗法分开来说。相对来说,催眠术只是一种技巧、一种方法。让被催眠者进入状态并不是高技术,只要你想学,有人真心教你,你就能很快学会。而催眠治疗则是相对更高一层次的技术,如果要对受术者心理产生影响,还需要雄厚的心理学基础、哲学的思辨能力,能深刻地理解人性,还需要有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神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一.催眠状态: 意识与潜意识的沟通状态,一系列清醒程度不等的状态。 1.催眠状态实质:意识活动相对抑制,潜意识活动相对活跃的状态。 2.心理运作模式: 心理状态 (清醒状态)意识 潜意识(睡眠状态) 催眠状态 (意识与潜意识的沟通状态) 3.日常见到的催眠状态:气功状态、瑜伽状态、兴奋状态、放松状态以及悲伤状态、大笑状态、得意状态…… 4.催眠状态的特性: ①感觉体验的改变。 催眠受试者常常体验到感觉变化,诸如知觉扭曲、升高、选择性,以及幻觉。这些变化可以以任何一种感觉形态发展。例如,肌肉运动知觉变化非常常见。:受试者可能感到非常放松和昏昏欲睡(身体变得沉重且温暖),或者感到肌肉僵硬(强直性昏厥),同时伴有轻飘飘的或与身体断开了联系的感觉。有时会产生对身体各部分的知觉扭曲:可能感到头部异常得大,手或许离开身体而独立活动(如同胳膊浮在空中)等等。受试者偶尔还会体验到诸如愉快地旋转等各种前庭系统方面的变化。 视觉变化也比较常见。一直睁着眼睛的被试可能产生一种隧道视觉,即视线外围都是黑暗或迷蒙的。如果被试盯着某个单一刺激(如催眠师的眼睛)而没有移动或眨动,尤其容易产生隧道视觉。睁着眼睛的被试,其颜色知觉的美感会大大提高,或者转变成黑白两色,或者变成一系列不同的颜色。如果看着催眠师,受试者会看见他/她的脸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熟悉的或者不熟悉的)。深度催眠中的个体还可能会体验到正片的或底片的视觉幻觉。 闭着眼睛的催眠受试者,通常会沉浸在生动的视觉意象中。这或许会涉及到复活的记忆、几何图案、有趣的象征性符号意象(如同在催眠梦中)。 听觉系统也有可能发生改变。受试者经常选择性地注意催眠师的声音,而听不到其他的外部声音。同时,对于受试者来说,催眠师的声音可能开始听起来非常不同:它似乎离得更近或更远(受试者通常会与催眠师保持一致,并通过对催眠指令做出反应来证明)。最后,受试者常会对催眠师的非语言信号高度敏感,诸如音调的加重、语调模式(特别是她/他自己的非语言“节奏”,如呼吸)、听觉空间定位。这样,如果催眠师以刺耳或起伏的方式讲话,或者讲话的速度比受试者本人的内在信息处理速度快得多或慢得多,那么受试者在形成或保持催眠

文档评论(0)

绿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