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区大雨滴动力学的特性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土地区大雨滴动力学的特性研究

黄土地区大雨滴动力学的特性研究   【摘 要】雨滴运动的理论模型研究可以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研究提供依据。分析了地球大气中雨滴下落的万有引力、浮力、粘滞阻力、科里奥利力等四种影响因素,通过牛顿动力学方程来建立其数学模型,并用Matlab获得直径为4.0-6.0mm的大雨滴详细动力学特性。研究发现:粘滞阻力使大雨滴下落必有一个收尾速度(约9.55m/s);浮力对雨滴运动影响不大;科氏力使雨滴的下落产生向东和向南的偏移量,65.66m的东偏量比0.85m的南偏量明显大;粘滞阻力对雨滴下落运动的偏移量的影响十分显著。 中国论文网 /8/view-7250180.htm   【关键词】大气科学;雨滴运动;浮力;粘滞阻力;科里奥利力   近十几年来,由于意识到水土流失的严重危害,使得雨滴最终速度、动能指标和下落的影响因素在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侵蚀研究中倍受关注[1-2]。但是详尽的实际雨滴运动特性研究几乎没有,仅有一些低精度、理想模型研究[3-7]。因此,实际雨滴运动的数学模型研究及其计算机模拟不仅可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动力学模型研究和试验提供一种理论支持,而且从理论上和实验上丰富和完善准实际雨滴谱数据资料,进而根据降水云系的不同特征提出更加详尽的对流云和层状云降水云系的划分标准,在统计学方法的基础上从动力学的角度创新了一条研究思路。   本研究以西安地区为例,对地球大气中准实际雨滴下落的影响因素(万有引力、浮力、粘滞阻力和科里奥利力)进行分析,建立雨滴运动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并将数值解与水土保持动力学试验数据的比较,给出雨滴运动的详尽模型和图像,获得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权重。   根据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雨滴降落速度的数值模拟[9]得出的结果,对本模拟结果的分析评价(采取t检验中的成对双样本均值分析方法),得到两泊松相关系数为0.79326,显然此误差不是很大,可见本研究中大雨滴模型准确性很好。   4 结论   粘滞阻力是影响雨滴运动最重要的因素,所以雨滴在到达地面之前必然达到一个收尾速度,下落时间也大幅增加,此收尾速度的大小与雨滴的直径成正比,雨滴的直径越大,收尾速度越大;由于惯性离心力尔引起的的重力加速度的微小变化,对收尾速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也就是说将重力加速度按照常量来分析几乎不影响雨滴运动结果;浮力大约为重力的1/1000,基本不会对收尾速度产生影响。科里奥利力是使雨滴下落的发生东偏和南偏的唯一因素,不会对雨滴运动速度大小产生明显的影响,东偏远比南偏显著,下降高度越大,下降时间越长,偏移量越大;雨滴直径越大,下降时间越短,偏移量越小。   【参考文献】   [1]钱允祺,陶士珩.黄土高原降雨雨滴最终速度的分布律[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8,26(5):20-24.   [2]仇盛柏,陈京华.我国西部高原山区降雨高度模型[J].电波科学学报,1998,13(1):88-92.   [3]宋海珍.微扰法求解落体偏东[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6):701-704.   [4]王红梅,李海彦,李丽欣,等.自由落体偏离问题的一种精确计算[J].德州学院报,2003,19(6):39-41.   [5]于凤军.谈落体偏南问题研究中的疏忽[J].力学与实践,2001,23(1):68-69.   [6]刘大为,阎爱玲.雨滴运动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6(9):1266-1269.   [7]刘雅君.雨滴下落的收尾速度[J].大学物理,2001,20(12):16-17.   [8]R.D.Farley,H.D.Orville. Numerical modeling of hailstorms and hailstone growth. J.Clim.Appl.Meteor[J].1986(25):2104-2035.   [责任编辑:王楠]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