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怎样防治“公车”腐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朝怎样防治“公车”腐败

明朝怎样防治“公车”腐败   明朝的官员,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有条件乘坐公车、公轿的。明初就对官员乘坐车、轿制订了条例。明太祖对大臣们说,古代帝王治理天下,都要制定礼制,以“定贵贱,明等威”。汉初对什么人不得穿锦绣衣服,不得持有兵器,不得骑马,都有规定。元朝的弊政之一就是“贵贱无等,僭礼败度”,即严重违反礼制。他下令中书省,就官员住房、服色等,制订条例,颁布天下。于是中书省制定、颁布了关于一品至九品官员住房、车马、用品、衣服,以及庶民住房、衣服、用品等的条例,规定对违反条例者将追究法律责任。按规定,官员乘坐的车子和轿子,不得雕饰龙凤,不得漆成红色。官员按品级的高低,乘一定等级的车子 (不同的篷盖装饰及帷幔颜色,表示不同的等级)。如四品、五品官只能乘坐“素狮头绣带青幔”车。 中国论文网 /5/view-7147840.htm   明朝严格管理官府的交通工具如车、轿、船、马、驴等,其出发点除了“定贵贱,明等威”即体现封建等级观念外,还有使官员养成节俭习惯,节省行政开支,减轻民众负担之意。明太祖曾说:“衣帛当思织女之勤,食粟当念耕夫之苦”;“必念农之劳,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对官员使用“公车”做出种种限制,正是体现了“取之有制,用之有节”的理念。   明孝宗弘治七年 (1494) 规定,有资格坐轿的文武官员所坐的轿,只能是四人抬的。五军都督府的官员,内外镇守、守备,以及公、侯、伯、都督等,均不得坐轿。官员没有资格坐轿而擅自坐轿,或者有资格坐轿而擅自用八人抬大轿的,都是违规,知情者可以向朝廷举报。   明朝还规定高级将领出行须骑马,不得乘坐车、轿,为什么呢?《明史 的解释是:“盖自太祖,不欲勋臣废骑射。虽上公出,必乘马。”明太祖是想让将领们保持尚武精神,不废骑射。他在这方面做出了榜样:一次到南京钟山 (紫金山),回来时,从独龙岗步行至淳化门,然后骑马回到宫中。一次他到南京郊外“求雨”,穿草鞋前往。儿子们出南京城稍远,他要求三分之二路程骑马,三分之一路程步行。   据明朝余继登 《典故纪闻》 一书,明初很多官员上任后,官府不给他们提供交通工具,他们不得不借马骑,或者骑驴。官员们出行难的情况,明太祖清清楚楚。他对兵部的官员说:“今布政司、按察司皆方面重臣,府、州、县官,民之师帅,闻多乘驴出入,甚乖治体。”意思是说,省的行政长官及知府、知州、知县,都是民众的表率,很多人都骑驴,有失体统。他下令,官府买马供官员骑,布政司(相当于省府)、按察司(主管一省司法、监察) 各买20匹,府买10匹,州、县各买5匹。官马一匹由10户农民饲养,年终轮换。   据 《明史 记载,因违规坐轿受到处罚的事例,有以下两件:   明成祖永乐元年 (1403),驸马都尉胡观乘坐晋王济?绲摹爸燹L棕轿” (红色篷盖骨架的轿子)。驸马怎能坐藩王的专用轿子呢?于是被给事中(负责”稽察违误”的官员)周景弹劾。明成祖下令:对驸马都尉胡观免予追究;对晋王下文“切责之”。   明穆宗隆庆二年 (1568),给事中徐尚弹劾应城伯孙文栋等坐轿出入,违反规定。穆宗命罚扣孙文栋等俸禄,并下令:北京、南京的武官“非奉特恩”,不许坐轿。   明代监察御史权力很大,出行却还得骑驴   当府、州、县的长官出行有马骑之时,被称为“巡按大人”的监察御史,还在骑驴哩。   明代监察御史权力很大。最高监察机关都察院下分十三个监察区(明末增为十五个监察区),称为道。每道派监察御史,巡按州县,考察官吏,俗称巡按。巡按虽然只是正七品,跟知县平级,比正四品的知府级别低多了,但大权在握,令一些平日骄横、贪暴的府、州官员侧目。   古代民众常常把巡按想像成手握“尚方宝剑”的“青天大老爷”。明朝的巡按有多大威权,从苏州知府况锺的叙述可见一斑。他对明宣宗说,御史(巡按) 与地方官见面,有一定的礼仪,但近来违反礼仪的事经常发生。各府的知府有的自知庸碌、低劣、贪暴,害怕被弹劾,在接见御史时,谄谀跪拜,甘受辱骂。而奉公守法的知府,不肯阿谀屈从御史,御史便作威作福,吹毛求疵,使得贤良不安于位。这么威风的巡按,出行却还得骑驴。戏剧里的巡按,外出都坐轿,这不过是想像。   御史骑驴是明朝的“祖制”,到宣宗宣德(1426―1435) 年间,这一制度才被突破。御史胡智向明宣宗进言:御史是朝廷耳目,有“纠劾百僚,肃清庶政”之责。御史巡按地方,因为是朝廷所派,排序在省行政长官布政使、主管司法监察的按察使之前。御史同地方上的这些长官共同处理公务时,地方长官都骑马,只有御史骑驿站的驴,颇失观瞻。今后御史以骑驿站的马为宜。明宣宗认为胡智讲的有道理,采纳了他的建议。   朝廷为官员上任提供路费,   但到外地出差,官员需自掏腰包   明朝官员到外地出差,往往不发差旅费。驿站也不为每个官员提供交通工具。   按老规矩,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